内罗毕贫民窟用水难 水已成邻里口角的导火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内罗毕贫民窟用水难 水已成邻里口角的导火线
2010年03月23日 11:3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商业区向南驱车不到5分钟,都市的繁华便化作过眼云烟,出现在眼前的是非洲最大贫民窟之一——基贝拉贫民窟。

  这座占地约2.4平方公里的贫民窟之所以大不是因为它的面积,而是由于这里的居住人口——目前已接近80万人。在这里,密密麻麻的铁皮房交叉错乱地排列在一起。每间屋子大都不超过10平方米,墙壁都是用泥巴或者木条围成,贫穷和拥挤的环境让这里失去了起码的卫生条件,获得足够的洁净水对于这里的居民已成为一种奢望。

  由于刚下过雨,基贝拉贫民窟里的主路泥泞不堪,成堆的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污水混着雨水在土路上肆意流淌。在基贝拉主路上不断穿梭的是运水马车。这里没有自来水供应系统,生活用水都需马拉肩扛。住在这里的妇女的一项重要家务就是拎着容量5升左右的水桶,去水站买水,每桶水大约10肯尼亚先令(1美元约合75肯尼亚先令),遇到干旱等导致水源紧缺的情况,水价还会攀升。

  每天,成群结队的妇女们一大早就在水站前排起长龙,一边拉家常一边等着送水车,而这一等可能就是一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耗上一天,排队等着买水,而排一次队买来的水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只能一遍遍地排队,基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家务,丈夫们经常抱怨我们耽误了家里的活计”,站在队尾的简·阿尼扬戈对记者说。

  在水站对面开小卖部的帕特里克·卡兰贾每天都目睹着水站上演的“买水轶事”。卡兰贾说,水已经成为导致邻里口角的导火线,“我每天站在铺子里就像看电影”。

  这样的“买水轶事”已经成为基贝拉,乃至内罗毕所有贫民窟最常见的场景,一切等待都只为获得他们本应拥有的“生命之源”。然而,水站提供的水却远远满足不了居民们的日常之需,“用水赤字”是这里的生活常态。因此,当地人不得不寻找各种途径“挖掘”水源,街道旁的小水沟成为孩子们的“露天浴场”,而盛接雨水也是这里最为普遍、廉价的集水方法之一。

  雨后贫民窟的走道边,形形色色的容器被摆放在房檐下:罐子、水桶、茶杯、锅碗瓢盆,雨水顺着锈迹斑斑的铁皮屋顶,落进五花八门的容器里,经过简单的过滤和沉淀,成为居民们饮食起居的一部分。显然,这样的水源成了贫民窟内疟疾、腹泻、霍乱等传染疾病泛滥的元凶。

  由于洁净水的匮乏,基贝拉贫民窟内几乎每一滴水都会物尽其用。以洗澡为例,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水,居民们几乎都是站在浴缸中淋浴,但浴缸里的水并不会排出,而是存下来再利用。

  据肯尼亚水利部门统计,目前肯尼亚能够持续获得安全用水的城市人口比例仅为60%,而农村则更糟,为40%。

  今年伊始,肯尼亚水利部门宣布,计划在20年内在全国范围内解决大部分人口的用水问题。肯尼亚水与灌溉部长夏丽蒂·恩吉卢说,“看到妇女们长途跋涉肩扛头顶买水回家,我感到很不安,让所有肯尼亚人获得安全用水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口号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最新报告说,拯救生命的关键就在于安全用水条件的提升和普及。(记者王雅楠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