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标准逐渐淡化?国内油价上调成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调价标准逐渐淡化?国内油价上调成谜
2010年04月01日 09:30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内油价调整的“22+4%”的条件已具备,但本轮油价是否上调依然是谜。

  国内知名的能源信息提供商息旺能源昨天监测的结果显示,以去年11月6日为基准期,截至3月30日,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连续22个工作日的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4.08%,击穿了此前国内确定的油价上涨参照的“红线”——4%。

  不过,截至本文发稿时,国家发改委尚未对外确认油价上涨信息,而两大国有石油商也未对外发布调价信息。

  此前国内出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定,在22个工作日三地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是国内油价调整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国内成品油价可能面临上涨。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里,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原地未动,这是自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调整时间间隔最长的一次。

  其间,国际三地原油价格多次冲高,但均未达到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两个基本条件。此次国际油价“风向标”的新一轮上攻,促成了国内成品油调价条件的成熟,国内成品油调价预期随之增强。而近日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局面,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油价的涨价预期。在接连三个工作日里,国际油价涨幅尤为明显。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近期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不约而同地取消了此前的成品油促销优惠活动。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北京加油站早已各就各位,恢复至每升6.66元的国家最高零售价。目前,仅有少量民营和外资加油站保持了降价销售。

  市场目前普遍认为,如果国内油价上调,涨幅可能在4%至5%。但国内油价是否因此上调?谜底尚待揭晓。因为此前国内油价长时间岿然不动,市场猜测国家发改委正在逐渐淡化“22+4%”的调价标准。

  而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从目前的数据看,CPI偏高,国内有通胀预期,现在上调油价并不是非常好的时机。行业分析师昨天向北京晨报记者指出,如果国家从CPI、PPI、抗旱和保农业用油等方面考虑,油价是否调整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李隽琼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