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渗入百姓生活 为保定市发展注入动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渗入百姓生活 为保定市发展注入动力
2010年04月06日 13:48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选定中国北方的河北保定市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如今,当您走进保定,您会发现,“低碳”已经渗透到这里的百姓生活、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的孩子们朗读的“低碳儿歌”是由学校的老师自己创作而成的,里面涉及了节电、节水以及环保等内容。目的是在教孩子们朗读儿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

  这些“低碳”教育活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三年级学生安博涵告诉记者:“比如在我们美术课上都很多低碳小制作,都是变废为宝的,还有我们刚刚进行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也踊跃的参与了。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关掉电视,切掉所有电源,点上蜡烛,玩的也是很开心,虽然没有灯光的照射,但是也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这所学校的校长高慧娟女士认为,“低碳”教育“从娃娃抓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行动也能够带动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社会培养“低碳”意识。她说:“我们还把这些活动向家庭延伸,让孩子们带着‘低碳’提示回家,一个孩子争取带动几个家长,带动一个家庭,慢慢扩散到带动一个社 会。现在一些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是,孩子们处处提示家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我觉得这对推广‘低碳’特别有益处。”

  高新区小学的事例,只是保定市在市民当中推广“低碳”理念的一个缩影。今年,保定市还专门印制“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市民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排放。比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等等。

  除了人们的意识在发生着改变之外,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保定的城市建设这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2009年底,保定市已经在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居民社区、园林景区等7个领域进行了太阳能应用改造,几乎所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和路灯上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生活小区里的告示栏、照明灯、景观灯等也都用上了太阳能。这一举措每年可使保定减少用电量1900万度。

  近年来,保定市一直在积极打造以光伏产业、风力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基地――“中国电谷”,并努力推动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如今,“中国电谷”已拥有企业1200多家。

  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士元先生告诉记者,保定市街道上所有的太阳能路灯和交通信号灯,都是产自这家企业。他说:“民用产品方面我们进行了从建筑、交通、日常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产品的拓展,比如,从汽车方面,我们进行了国内首块双曲面一体化车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制,我们已经装车试用成功,目前已经和许多汽车厂商进行了一些配套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方面包括太阳能的民用产品,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在咱们保定市看到大街小巷的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交通信号灯都出自我们。”

  更让这家企业感到骄傲的是,今年2月,公司成为了首家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中国公司,也成为全球首个赞助世界杯的新能源企业。根据协议,公司将为本届世界杯20个训练基地提供太阳能电池板。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保定市建设“低碳”城市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康青先生介绍,2009年,保定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和3%。同期,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三成。他同时透露,保定市有望在今年年中出台《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更科学地指导该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康青说:“这个规划将从我们经济、社会、城市各个领域,对‘低碳’建设提出目标来,提出发展重点来,通过规划制定,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地来指导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作为保定市主管低碳发展的官员,康青认为,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是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由之路。

  康青说:“最核心的经验就是政府的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政府的理念要超前,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经济社会利益,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发展模式。此外,既要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发展低碳生活,既要转变生产方式,还要转变生活方式。还要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模式,低碳道路。” (记者李琳、马晓叶、王玮、阿拉腾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