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有望成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市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碳交易”有望成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市场
2010年05月21日 09:3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碳减排”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和企业热议的话题。如果花很多钱仍然不能实现设定的减排目标,有钱的企业和国家甚至可到指标充裕的国家和企业购买指标。由此,一个全球化的“碳交易”市场正在逐步形成,碳排放权可能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据英国巴克莱银行资本环境市场部总监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碳交易中国仍处弱势地位

  日前,贵阳市市长宣布,贵阳市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农村沼气池在芝加哥碳交易所实行挂牌交易成功。据贵州省环保厅相关人士透露,该交易的规模在10万吨/每年。每次交易是买/卖一年的碳排放量。目前以政府名义进行的碳交易价格一般在10美元/吨,而民间企业参与交易的价格则大多在8美元/吨,远低于国际标准价格。

  2009年,意大利Enel Trade S.P .A公司与四川自贡晨光化工院进行交易,其购买的碳排放价格仅为(3.25欧元+32人民币/吨)。该公司将买到的碳排放权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抵冲自身所需的碳排量,另一部分则转售给了欧洲其他需要减排的企业。在欧洲内部的碳交易中,其交易价格高达17—18欧元/吨,是购买价格的2.5—3倍。

  “国内企业碳排放量定价权上的弱势,令企业利润有所流失”,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部门的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碳排放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也是影响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中介机构不成熟,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和充分的信息交流,加之远期交易合约是非标准化合约,也为其流通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需更多专业中介机构参与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政府已郑重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目前我国的政府类碳交易项目制订机构及评估机构均隶属发改委。本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大连举办的“碳计量方法专题培训班”开课。国家对于各省市地区以及国家能源企业减排的测量计算方法仍在“普及”阶段。

  国际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亿吨上升到2008年的48.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89.2%,同期,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08.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26.6%。其中《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2012年以前的总减排需求量为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碳减排交易项目预计至2012年将达到22亿吨的规模。 (南都记者 林憬文 实习生 张莹莹)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