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着眼四个“有利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学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 着眼四个“有利于”
2010年06月01日 1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1日电 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刊登文章对资源价格改革进行探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林江撰写《资源价格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指出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必要前提,资源价格改革将产生四个“有利于”。

  文章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必要前提是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调节机制。

  文章指出,目前,我国资源产品价格与市场供求和稀缺程度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必然带来两个后果:一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二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缺乏科学完善的收费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相对滞后,重要生产要素,如土地、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价格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了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畸形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通过资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效率,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寻求对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效扩大利润空间。

  有利于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低廉的资源要素价格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粗放,这导致许多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不仅可以促使消费者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而且可以刺激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主动转变“以量取胜”、“以价取胜”的竞争策略,减少各类贸易摩擦,在开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价格过低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压力,从而形成了“低技术陷阱”。改革不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使资源的“外在成本”内在化,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迫使企业寻求技术创新消化成本压力,使自主创新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造业向我国转移,自然资源的需求呈几何级数上升,同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也大量集中产生。个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根本原因是资源性产品价格过低,价格构成不合理,一些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尚未计入企业成本。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使其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的成本,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仅提出了资源价格改革的迫切要求,也为改革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与环境。第一,当前我国CPI低位运行,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大幅度回落,为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应抓住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第二,我国经济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此时资源供需矛盾还不突出,价格改革的阻力小,特别是一些产业产能过剩有利于推进价格改革。通过资源价格改革,可以让企业达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第三,资源价格改革的法制环境趋好,一系列资源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资源价格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社会对资源价格改革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自今年起,我国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价格改革的承受能力。第五,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加之陆续推出的产业及区域振兴发展规划,表明目前具备了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基础。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