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场:冷热不均 寻求突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全球碳市场:冷热不均 寻求突破
2010年06月24日 14:36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有限进展,使得2010年对于全球碳市场尤其是CDM一级市场,仍是困难重重和充满挑战的一年。期待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能为全球碳市场新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了针对全球碳市场的权威报告《2010年碳市场现状与趋势》(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去年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有限进展,使得2010年对于全球碳市场尤其是清洁发展机制(英文缩写CDM)一级市场,仍是困难重重和充满挑战的一年。期待年底墨西哥坎昆会议能为全球碳市场新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也期待中国在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中能有更大的空间,以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低碳发展。

  全球碳市场现状

  当前全球碳市场主要包括:在发达国家之间交易的配额碳市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交易的基于项目的碳市场;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产生的减排量进入发达国家后,发达国家内部交易的京都补偿量现货与二级市场。

  报告指出,尽管2009年全球碳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和后京都议定书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不明朗的双重因素影响,但却表现出强大活力。在全球GDP总值下降0.6%、工业化经济体GDP下降3.2%的情形下,全球碳市场交易量逆市上扬,达到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年增加80%,市值达143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6%。

  在2009年全球碳市场中,配额碳市场依然是全球碳市场的主体。其交易量达73.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达1228亿美元,均占全球碳市场的85%,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25%和21%,其大规模发展推动了全球碳市场的增长。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主要是欧盟成员国间的碳排放交易)继续占据配额碳市场的霸主地位,其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占配额碳市场的86%和96%,交易量较上年增加了105%。但由于交易价格大幅降低,其交易额只增加了18%。而京都补偿量现货与二级市场交易量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交易额则比2008年降低33%。

  占全球碳市场不足15%的基于项目的碳市场出现大规模缩水,其交易量仅为2.8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年减少42%,交易额仅为33.7亿美元,较上年减少54%。其中,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的CDM一级市场交易量较上一年下降48%,仅有2.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减少59%,仅有26.78亿美元。

  对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前对基于项目的碳市场的总体需求约为1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些需求量中,京都议定书附件B国家(即量化了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国家)的政府需求约4.75亿吨,较去年的预测量降低9500万吨,其中欧盟15国的需求量约占70%,依然是主要需求方;私营部门的需求为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较去年的预测下降30%。这些需求,总体上可通过CDM和联合履约来实现。但仍将有2.3亿吨补偿量需通过购买京都议定书附件B国家间的分配数量单位(是《京都议定书》中分配给每个有减排义务国家的温室气体允许排放量)交易来弥补。

  现状告诉我们什么

  全球碳市场发展已较为成熟。从2009年全球碳市场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经过10年发展,全球碳市场已较为成熟,呈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特点,其在有效促进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商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碳市场各组成部分表现参差不齐,一头热一头冷,即配额碳市场遇热,规模大幅增加,而基于项目的碳市场遇冷,市场缩水过半。

  当前碳市场下发展中国家受益有限。在2009年全球碳市场中,完全由发达国家参与的配额碳市场占全球碳市场的85%,而发展中国家目前能够参与的CDM一级市场的份额不足全球碳市场的2%,且其未来发展完全受制于配额碳市场的规则。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