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奥运新闻
邓亚萍介绍北京奥运村:比前两届奥运会都便捷

2008年07月26日 18:16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资料图:北京奥运村。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找到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村办公室(村长院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奥运主场馆北面偌大的运动员村区域,尽管灰色外立面的运动员公寓、地铁奥运支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站进出站口赫然排列在科荟路西段的两侧,但由于路面导引标识尚未树立起来,奥运村办目前仍只是个地图之外的机构。

  事实上,这个负责奥运期间各国运动员饮食起居的职能部门就位于运动员村北面,奥运村北区内的一个四合院样式的古建中,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习惯把这里称作“龙王庙”。在《环球》杂志记者刚刚走到“龙王庙”红色外墙近前时,正好碰到北京奥运村村部副部长邓亚萍带着工作人员按照模拟赛时要求演练工作程序。这次对邓亚萍的采访,也“顺理成章”地被她当成一次对奥运会进行当中接受媒体访问的演习而安排在“龙王庙”的庙堂之内进行。

  北京奥运村比前两届都便捷

  《环球》:我刚刚看到您正带着人演练,这是不是奥运会开幕前奥运村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邓亚萍:正像你刚才看到的,我们目前的工作已经从原先的桌面推演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进入这个阶段意味着,村长办公室现在就要开始按照赛事时候的所有环节来运作。

  奥运村作为北京奥运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奥运期间将有20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住在这里,总共加起来有16000人,包括运动员和随队的官员。但与别的比赛场馆从去年到今年有30多场测试赛不同,奥运村并没有测试赛。所以我们准备在7月初进行自己的综合演练和测试。到了7月3、4日两天,我们会专门请人来奥运村这里住、吃,体验这里的服务,为的是给我们的工作提问题、找差距。

  《环球》:比起往届的奥运村,您觉得北京奥运村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邓亚萍:我们的奥运村比雅典、悉尼的奥运村在交通上要便捷。从这里到“鸟巢”主体育馆步行也就10分钟路程,离其他主场馆也不远。

  运动员村按照功能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是运动员的居住区,包括42栋居住楼,为运动员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北区(包括村长院所在地)属于是功能区,主要集中了活动场所,包括国际区、商业区和娱乐场所,以及运动员餐厅和班车站。目前各项硬件设施基本上已经就位。

  北京奥运村的建设地段很好,建筑标准比较高,科技含量也高。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的房子还将出售给市民。而雅典的奥运村是按照经济适用房标准建的,这个标准基本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并且它建的位置很远。悉尼为了突出环保意识,把奥运村建在原来一个垃圾填埋场上。

  以往的奥运会,住在奥运村的运动员都是到某个特定区域看电视。在北京的奥运村,房间里面都有电视和网络接口,运动员买收费卡接通后就能在屋里上网看电视。当然,我们也安排了公共的收视场所和网吧,全是免费的,没有买收费卡的运动员可以去那里。

  《环球》:我看到报道说,在香港的奥运村,运动员坐电梯必须刷卡才能进入所在楼层,似乎行动空间很有限,在北京这边情况是怎样的呢?

  邓亚萍:香港以及青岛的奥运村与北京有所不同。虽然统一叫运动员村,而且服务的标准、功能和北京都一样的,但它们两地由于各自只承办一个项目(香港是马术,青岛是帆船),来的运动员数量都很有限,它们的运动员村就是一所酒店。不过,在酒店里面同样按照功能和楼层分出来接待区、商业街。比如在香港的运动员酒店,二、三层是银行、纪念品商店,三层以下的空间记者等非运动员是可以去的,三层以上住的全是运动员,我们自己称为“干净区域”,进入这个区域必须要刷卡,这是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

  北京的奥运村真正是个“村”,运动员在村里的行动、交流完全自由,没有任何限制,而非运动员的诸如媒体的人员则只能在运动员村北区内的国际区、媒体接待中心等各种功能区域活动。

  《环球》:奥运会时,奥运村要接待16000名运动员和辅助人员,你们这个运行团队的构成是怎样的?

  邓亚萍:奥运村运行团队可以说是所有北京奥运会运行团队里面级别最高的,我们运行团队主任是北京市人大主任杜德印,第一副主任是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奥运村的村长则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可以说人员的配备是非常强的。整个团队目前在编的工作人员是1000多,还有志愿者等辅助人员。之所以配备这么多人,是因为我们到时候服务的人群数量庞大。奥运村要接待的这16000人足足相当于北京108个饭店的接待量。

  我们整个运行团队分了10个方面、59项业务口。这里头包括安保和交通。虽然北京这个奥运村比雅典的基本小了一半,但即使如此,运动员要从最近的住宅楼走到大食堂和班车站还是需要一段距离的,这里面就有个内部交通的问题。

  而安保问题历来更是奥运村管理的重中之重。奥运村里面人员的情况非常复杂,一万多名运动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运动员住房分配这个环节上我们就考虑到例如国与国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当然对于所有运动员来说,北京奥运村的管理借助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外交政策,我们都是一视同仁,不分国家大小,一律平等。

  提前进入实战阶段

  《环球》:按照历届奥运会的惯例,在奥运会正式开幕之前,运动员们就要入住奥运村了,你们实际上是最早进入实战状态的。

  邓亚萍:是这样的。运动员村有个预开村,时间是7月20日。按照奥运会的惯例,每个代表团在预开村的时候会派来“打前站”的人,这些人负责为本代表团布置办公室、具体分配本代表团运动员的住宿。预计这批先期到达的人7月20号能有一两千左右。

  《环球》:真正开村在什么时候?

  邓亚萍:真正开村是7月27日。从7月27日到8月7日10天的时间要举行205场或者是20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升旗仪式。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要在开幕式的前一天完成所有代表团的升旗仪式。如果说有个别变化,可以在开幕式后一天全部结束。开幕式当天就不再举行升旗仪式了。

  对于我们来讲,这项任务的工作量非常大,所有的升旗仪式都要由村长和副村长主持和致辞,每一场大概是20几分钟不等。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一场升旗仪式不能超过5个代表团,如果5个团同时举行仪式,我们计算不会超过23分钟。对于每个代表团来说,住到奥运村第一件事情就是升旗仪式,预示着这个团正式开始准备比赛了,因此非常庄重和重要。

  升旗仪式我们也要在7月初的演练中进行排练。我们专门有一个运行团队叫文化活动和媒体工作团队主要负责此事,他们会有详细的方案保证升旗仪式顺利举行,避免发生差错。更何况,有的时候是一个仪式涉及5个代表团,而且有些代表团要求请他们的政要,包括元首,参加欢迎和升旗仪式。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就要求我们的预案要做得非常仔细。奥组委的国际联络部在7月20日之前会有一个各代表团的升旗、欢迎仪式的基本确定方案,如哪一天涉及哪个代表团。

  不住奥运村是运动员终身的遗憾

  《环球》: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网球明星莎拉波娃已经提出来要住在运动员村外,这种情况你们怎么看呢?

  邓亚萍:运动员不住在奥运村里面,这种情况在以往奥运会都有,特别是网球运动员和美国代表团的运动员发生的比较多,他们经常要求住在外头的五星级酒店。这个一点儿也不奇怪。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认为,运动员住在奥运村是很好的体验和经历,你有机会和其他的运动员、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交流,没有这段经历我觉得是很遗憾的。在悉尼奥运会期间,美国网球女运动员达文波特就住在奥运村,跟大家一样。我们希望运动员住在运动员村,这个经历是对他们一生来说都是很难得的。

  《环球》:有报道说美国代表团要自带食品,这对于要统一提供餐饮的运动员村来说是不是很麻烦呢?

  邓亚萍:美国运动员要自带食品这不奇怪,我们尊重他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我们中国运动员以往参加奥运会也带过方便面、榨菜等食物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喝粥、不吃到榨菜就觉得难受;韩国运动员如果吃不到泡菜就不舒服,甚至影响发挥水平。对于饮食习惯我们都是给予充分的尊重的。不过至于自带食品具体的要求、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到时候会出相关的政策的。

  事实上,奥运村的运动员食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其中70%是西餐,30%是亚洲餐,包括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等类别。我们把餐饮交给了美国的爱玛客公司承包,它做这个做了13届奥运会,对于奥运会上运动员最常吃的食物都有统计,非常有经验。《环球》杂志记者/李晓明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编辑:卢岩】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