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专家:奥运加快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正走向公民社会(2)

2008年09月01日 11:44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公民社会是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社会

  主持人:在公民社会里,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更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何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和谐统一?

  乔新生:在公民社会里,公民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得到真正的尊重。在公民社会里,政府意识到,如果不保护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公民就不会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反,如果政府把维护公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它采取的公共政策就能得到公众较好地理解、支持和执行。比如奥运期间实行的单双号制度,政府看到单双号制度给公众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于是主动进行微调,如凌晨零到三时,不限单双号,等等,这些措施无疑是对公民权利的极大尊重,这些尊重反过来又带来了公众对政府措施的更大的理解和支持。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也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所在。人们无法想象,一个基本民事权利都无法保障的社区居民,会自觉自愿地打开大门,热情地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所以,在对待公民权利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看到了公民社会正在培育和形成中。

  公民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概念。在保护公民的个体权利、尊重公民政治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努力营造自由的空间,让公民行使社会权利。是否尊重公民的社会权利,是考察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没有志愿者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不可能“无与伦比”

  主持人:志愿精神是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炎炎夏日里,奥运志愿者无处不在,成为城市一道流动风景……

  郭厚禄:罗格先生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的致辞中都特别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他说,“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确,没有大量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奥运会不可能举办得如此成功。

  正是大量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与无私奉献,才使得奥运会得以近乎完美地举办。在奥运会期间,志愿者承载着中国文化,直接与外国朋友接触,是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通的桥梁与纽带。“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朱铁志:连日来,各国媒体发表了难以胜数的评论,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给予了极高评价,喻之为“最可爱的人”,称在北京的日子是“终生难忘的时光”,“志愿者的微笑是永恒的太阳”,“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回味难忘的16天,回味中国青年的风采”。

  ●只有社会组织发育了,公民社会才能根深叶茂

  郭厚禄:社会组织的发育是公民社会根深叶茂的条件。在奥运会期间,我们看到,除了一些大的社会组织外,一些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也不断出现。如各种形式的“车友会”、“绿色之友”等,他们都积极地投入到支持奥运、服务奥运中来。如单双号限行的措施出台以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千余名被访者中94.8%的人支持北京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这比去年“好运北京”赛事期间对单双号限行措施调查时得到的88.9%的支持率高出5.9个百分点。很多有车族改坐公交车或乘坐地铁上班;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愿意在奥运会期间尽量少出门。很多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学习英语,等等,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这些都反映出北京市民的社会责任在不断地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大局意识,服从大局,愿意为奥运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奥运会加快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让中国变得更加自信

  主持人:任何事情都有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社会的发育和社会的整体进步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公民意识的增强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乔新生: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也是中国公民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在申办奥运会期间,中国人不断地审视自我。当中国人推开大门,与其他申办城市共同站在起跑线上,那种前所未有的坦然,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中国。

  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准备,中国人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迎接四面八方的贵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激情过后,是忘我的投入;在繁忙的背后,是每一个中国人无私的奉献。伴随着奥运会的脚步,中国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筹办奥运会短短的几年,我们意识到了责任的沉重。如果说身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义务本位社会,那么,契约社会则是一个典型的权利本位社会。只有实现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所以,举办奥运会不仅仅是对中国公民自我观念的提升,也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这个共同营造的大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每个人的行为都在他人监督之下。这种相互启发、互相监督的社会形态,比个体的公民意识提高更有意义。

  ●奥运会使中国公民敞开大门,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

  主持人:在思维方式上,奥运会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乔新生:奥运会提升了中国公民的素质,使中国公民敞开大门,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欢迎四面八方的宾客。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的碰撞,也有彼此的吸引。面对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习惯,我们学会了真正与人平等相处,在相互交流之中消除误会,在相互切磋之中改变我们的观念。

  朱铁志:近年来,尊重差异、学会包容的意识进一步觉醒。人生在世,求同容易,求异难。同则声口相依,彼此欣赏;异则反唇相讥,怒目相向。这是一种非常狭隘、非常低级的人生状态,自然更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通的国民心态。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那个大大的“和”字,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等理念,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希望通过“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愿望。这一刻,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国青年遵循“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相聚在五环旗下,展开最为动人的美丽画卷。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理解为什么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队同样可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为什么鲍埃尔指导仲满击败法国选手后身披五星红旗令我们异常感动,为什么刘翔因伤告别赛场后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理解和接受……所有这些“为什么”的背后,都有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的觉醒。这是比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更重要、更令人感动的事情。

  ●奥运改变着世人的文化观念

  主持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契机,奥运会是如何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舞台的?

  夏学銮:利用中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机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了礼节性的长久拥抱。中西方文化的距离拉近了,西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中国进一步看清了世界,中西文化都吸收了新的元素,获得了进步的契机。

  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人们在对文化的认识上从种族中心主义走向文化相对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是认为一个人自己的种群优越于其他种群的那种观点。一般而言,人人都有一点种族中心倾向。与之相反,文化相对主义是这样一种观点,即每个人的信仰与活动应该按照其自己的文化来进行理解。在人类历史上,种族中心主义表现为欧洲文化中心论。进入20世纪,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种族中心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文化相对主义取而代之。从种族中心主义到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与欧洲文化中心论相对应的是天朝文化中心论,这是一种“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哲学。它以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愚昧国民,使其成为只知有天朝不知有世界的井底之蛙。这种自大的政治制度和虚荣的国民性格是中国近现代落后的文化根源。而且,在中国的现代制度和个体中也时常能够发现它的影子。中国近代的天朝文化中心论便是这种封闭文化的典型,这种文化发展上的历史教训我们要永远汲取。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实际上是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提倡人类地位平等与文化相对主义,反对种族中心主义与形形色色的文化中心论。北京奥运村是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在这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权利,它们都为其自己而存在。作为东道主,中国在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运动员的文化多样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的普遍肯定与赞扬。

  ●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

  主持人:通过各方面的信息表明,这次奥运会已成为展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个平台,是不是也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夏学銮:七年的准备,中国认真兑现自己的申奥承诺,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尽管在奥运会举办前,西方还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和拿奥运会刁难中国的敌视行为,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负面观感。据调查显示,有90%的西方人认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第29届奥运会交给中国举办是一个正确决定。

  有些外国友人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北京进行了比较,这种变化让其感到不可思议。与环境质量变化相关的是北京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建筑,让一些国外游客误作北京是故乡,这些现代化的建筑使他们对北京和中国产生了熟悉与亲近感。

  西方人对北京市市民的文明、守序和友善表示满意。正如一对法国夫妇所说的那样:“我们乘坐过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大家都很遵守秩序,没有人抢座。戴着红袖章的老奶奶热情地为我们指路,这里的人们友善、谦虚、彬彬有礼。”北京的热情、大方让这位法国男士甚至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的不快而道歉。他不无真情地说:“我喜欢天坛的孔夫子,我热爱这里的文化,我想有点迫不及待地要学汉语了!”

  ●奥运会改变着国民的思想观念

  夏学銮: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观念,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大大促进了国人公民意识的提高、民族认同的增加、国际视野的拓展等。

  第一、民族认同的增强。奥运火炬在全国各地的传递活动,点燃了全民参与的奥运激情。无论是火炬手,还是道路两旁的观众,心中燃烧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通过这种仪式与活动,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大大增强,民族内聚力显著提高。这有助于国人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博弈中保持民族认同而不丧失自我。

  第二、国际视野的拓展。北京奥运会不仅使世界走向了中国,而且也使中国走向了世界。国人更加注意以国际眼光看待国内事务、更加注意国际评价和更加注意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正如一项调查所显示的,对于北京奥运会,有65%的中国人表示最关注的是“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这说明,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已经学会用国际眼光看待自身。

  第三、环保意识的觉醒。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是对一个社会总体文明程度的测量,也是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与行动实践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为社会大众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在全社会强化了人类生态危机意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社区、生态地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并转化为全民的自觉环保行动。

  另外,我相信,我们的科技、人文素质经过这次奥运会也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使中华人文精神获得了国际化的语言和新的表达方式,使之有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升华,同时增加了其自身的精神魅力。

  总之,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所有一切,都日益强烈地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走向公民社会时代。中国的各项制度正积极做出相应调整,以便顺应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到来。

[上一页] [1] [2]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