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青田“唤醒工程”背后:回归侨资迷茫(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侨乡青田“唤醒工程”背后:回归侨资迷茫(2)

2010年07月12日 11: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投资迷茫

  在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华侨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回国发展,但他们很快发现,国内并非是他们的投资乐园。林万荣说,青田侨资在国内很难利用起来,“手里拿着几千万元的人不在少数,但不知回国往哪里投。”

  在青田华侨中,有十六七万人从事贸易、零售、餐饮,文化层次相对偏低。林万荣说,由于常年在外,许多华侨对国内不甚了解,再加上长期从事最基本的商品贸易,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回国之后如何发展是华侨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青田县侨办主任徐向春说,2008年后,青田华侨回国投资明显增多,他们喜欢“短平快”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买房、建房、开矿、建水电站等领域。“很多青田华侨,在上海、杭州、丽水等地买了房子,少则几套,多则几十套。”在华侨眼里,买房子就等同于办实业。

  “买房子的赚大钱,反而办厂、造房子、开矿的,多以亏钱收场。”林万荣说。

  一家青田华侨服装企业,生产成本每件为120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市场瞬息变化令其措手不及。迫于国内原材料、工资支付压力,最后该华侨不得不以40元/件的价格在国外甩货。像这样的华侨企业,在青田侨商中有不少。

  林万荣说,一些华侨回国开发房产,因其资金有限,便以高息为代价募集资金。在房地产调控中,一些开发商经受不住“颠簸”,最后破产。“受伤害最大的是华侨,有的甚至血本无归,好一点的还能拿回几套房子。”同样,在异地开矿、建水电站的成功者也屈指可数。

  一次次的失败,令华侨不敢轻易踏步。徐向春表示,一些华侨也在积极寻找商机,向非洲、阿拉伯地区发展,今年几个青田华侨就在伊朗租了商铺,准备开店。但也有一些华侨,他们回国后没事可干,账户上的几千万元存款已经几年未动了。“现在华侨投资非常理智,观察等待机会的人比较多。”

  “一些华侨,穿着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思想还停留在贸易层面,想把他们多年辛苦积攒的钱,用来投资实体企业谈何容易。”一位在上海发展的青田侨商说。之前他多次向华侨筹集资金,结果他们不是利息高,就是问这问那,一副很不放心的样子。如今,他索性向基金、投行“要钱”。

  实业难进

  林万荣说,要让华侨们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太难。

  作为青田华侨总部经济首批签约项目负责人,林万荣和王丽雄的心态表现各异,林为投资发展发愁,而王则为融资焦虑。

  王丽雄多次强调,只要一个老板愿意出资1000万元,他就能把植物添加剂“节油宝”企业办起来。1000万元,对当地华侨来说不算多。一个老华侨笑言,你在大街上随便抓一把,就有一个人存款过千万元。1000万元,也就相当于一套豪宅价格。

  王丽雄感叹说,在亲戚朋友中,存款上千万元的不在少数,包括他的几个华侨舅舅。他曾多次游说他们投资,但他们对实体企业不感兴趣,也不相信“节油宝”高科技产品,反过头来还劝说他:“没有这么好的便宜会被你捡到的,你肯定是被人家骗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