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师生自办湿地文化博物馆 占地千余平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苏州中学师生自办湿地文化博物馆 占地千余平米

2010年10月29日 11:34 来源:苏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生们在西马博物馆内进行古陶器修复。(华雪根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学师生自办湿地文化博物馆,这在国内可是新鲜事。昨天(10月28日)的苏州中学东校区湿地博物馆揭牌。当天,这座占地1200平方米,拥有3层场馆,按历史年代陈列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湿地文明的校园博物馆启用。30多名学生进馆上课,他们或观察湿地生物形态,或学习古陶器修复。他们认为,这样上课更直观、更有趣。

  记者看到,该博物馆1到3层依次分别是江南湿地生态馆、湿地人文馆、湿地考古馆。生态馆主要展示江南湿地的生态环境,内有黑水鸡、环颈雉、莲藕等动植物标本50多种。人文馆安排了湿地劳动、家居和文化娱乐场景,有农用小木船、乡村灶间,还有茶馆、琴室和水乡服饰。考古馆内主要陈列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近百件中国史前玉器,有玉琮、玉璧、玉钺等,另有部分古陶器。据苏州中学校长张昕介绍,博物馆从整体构思到具体布设都是“师生制造”,馆内的标本全由师生自制。而玉器、陶器一部分来自教师的个人收藏,还有一部分是师生们在校外进行湿地研究性学习时收集来的。

  博物馆定名“西马博物馆”。取名“西马”,是因为学校所在地原为西马村。2003年,苏中在此建东校区,当时这里有河湾溪流,芦花白鹭,是片典型的湿地,而周边有草鞋山、张陵山等良渚文化遗址,建校时刻意保留了近万平方米的原生态湿地,如今成为校内湿地公园。 2005年秋,东校区启用,半年后,学校组建了教师湿地文化研究组——“西马学社”,在校园网开辟了湿地研究专题,后又创办了学生湿地研究社“泽奇学社”和校刊《湿地文化》。百余名师生围绕湿地生态、湿地文明、人与湿地3个主题开展研究性教学。 2008年底,校本教材《湿地》中文版、英文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久,湿地课程走上了全校学生的课程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上8个课时的湿地课。与此同时,学校还面向赴苏游学的外国学生开出了湿地游学课。长期的研究与教学,为创办湿地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用3个月就建成了博物馆”,博物馆馆长闻一波自豪地说。

  湿地博物馆的启用,在展示师生湿地研究成果的同时,更丰富了学校湿地教学的形式和湿地文化的普及。据闻一波介绍,此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和研究中心定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夏禾)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