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中华根祖文化之旅:寻访太极张三丰

2010年11月04日 13: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武当山一角(杨易锋 摄)
电影《太极张三丰》剧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太极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中外。太极拳源于何处?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电影《太极张三丰》都把张三丰算作太极拳的创始人,而把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算作太极拳的发祥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太极拳究竟是来源于一个人,还是来源于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武当,一探究竟。

  “仙山”出功夫

  山回路转,群山拥翠,当窗外绿色越来越浓、山势越来越奇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武当山,到了。还没来得及回过神,同行的人便指着窗外:“快看,太极拳。”顺着那个方向看过去,我惊呆了,只见一个身着道袍的人,正在路旁的缓坡上推云手,风吹着他的道袍,飘飘欲仙,对于众人的呼声,他恍然不觉,完全陶醉在太极功法的世界里。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名“道人”竟然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一入武当,恍入仙境。我们不由得忆起第一个来武当山修炼的人——尹喜。相传,他在函谷关放老子出关后,便辞官不做,带了老子传给他的道德经,遍访名山大川,希望找到能够静修的仙山福地。一天,久寻不遇的尹喜忽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大山,仰观山色,他突然明白了:目的地就在眼前!这,就是武当山。

  从此,求仙问道者纷至沓来,汉代的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的陶弘景、谢允,唐朝的姚简、孙思邈,五代时的陈抟,宋朝的胡道玄,元代的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据说都曾在此修炼。抬头望山,但见四周山势群峰林立、起伏掩映,颇有祥云吞吐、藏龙腾起之势,怪不得老百姓都说许多的高道就是在这片大山里“羽化登仙”的。

  我们在五龙宫附近看到一处别致的景致,一面山壁凹陷下去,勉强地形成一座崖窟,崖窟的三面分别摆放着几座一人多高的歇山顶神龛,每个神龛中都静静地立着一尊微型的神像。一走进崖窟,便有一种奇特的感觉:三面“坐着的”仿佛不是神龛,而是几名仙风道骨的道人,静静地,屏息打坐,神游天外。这个景致便唤作“隐仙岩”。隐仙岩的传说很多,但没有多少史实可循。不过我们还是从这里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的。先秦两汉时期上武当山修道的人,其实多隐居在石室岩洞中,坐在洞窟里面对群山面对风霜雨雪潜心修炼,如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中这样记载:“尹喜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之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也许只有这样道法自然的苦修,才能终成正果。

  从隐仙岩出发,拾级而上,转过太常观,正行之间,猛一抬头,只见前方远处有一直立千仞的悬崖峭壁,就在峭壁中间竟然凭空多了一座建筑,红柱乌瓦天宫一般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山西的悬空寺!”同行的人兴奋地叫着。这座所谓的“悬空寺”便是元代始建的南岩宫了。道经称真武神在此修道,于是元人就在这绝壁之间开始大规模修建宫观。明代在元代建筑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渐成辉煌的“天宫景象”。

  近日热映的成龙电影《功夫梦》,其中一个镜头就是在这里取的景:美国黑人小男孩儿德瑞跟随师傅在武当学习功夫,看到一名道姑站在龙头香的龙颈之上,与龙头头顶上的一条眼镜蛇对峙,从而悟出了武学的真谛。这个片段非常经典,让人感觉其中仿佛隐含着什么道理。

  “武当的功夫和武当的山水文化密切相关”。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面对群山云雾和无底深渊,感慨地对记者说。

  三丰其人

  明代是武当道教的鼎盛时期,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敕命武当大兴土木,调30万工匠奔赴武当,耗费14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规模巨大的道教建筑群落,据《大岳志略》记载,当时建筑群落房屋共达8000间左右。朱棣为什么如此重视武当呢?据史学家论证,这是有其政治目的的。

  明成祖的帝位是从侄子的手里夺来的,为了替自己的“篡位”寻找理论依据,朱棣集团制造了真武大帝辅佐他“靖难”的说法,而武当道教尊奉的就是真武大帝,民间更有真武大帝成仙于武当的传说,所以朱棣登上帝位后对武当青眼有加。

  还有一个信息让朱棣兴奋不已,那就是武当张三丰在民间的声望。朱棣听说,元末明初的张三丰是活着的真仙,乃陈抟老祖的亲传弟子,他的行踪诡谲隐秘,功夫出神入化,法术莫测高深,经常济民与水火之中。朱棣想,如果把张三丰这样的“活神仙”请出山辅佐自己,那么他的帝位就更加名正言顺了。于是朱棣先后6次派人寻访张三丰,并亲自给张三丰写信称其为“张真仙”,邀请他和自己见面。但“张真仙”始终没有出现。

  我们今天看到的那座沧桑古老的遇真宫,便是这段历史的明证。当年朱棣派人寻访张三丰不遇,就在其曾经修炼的地方建了这座宫观,取名遇真,是希望有一天遇到这位行踪不定的真人。

  那么张三丰是否真有其人?太极拳是否真是他所创?现在的史学界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明史中有《张三丰传》,说他“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喜欢云游四方,饭量特别大,但有时候两三个月不吃;明代天顺年间的《襄阳府志》也明确记载了张三丰的道籍所在地。至于太极拳的原创记载,始于明末著名文人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黄宗羲说内家拳“以静制动,故别于少林为外家”,是武当张三丰所创。而以内气为导引的内家拳正包含了太极拳,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是所有太极宗派的基础。

  我们在紫霄宫的紫霄大殿里,看到了一幅有些斑驳的壁画,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虽有些残缺不全,但依然可以看到一只喜鹊和一条蛇在上下翻斗,一名道人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这道人便是张三丰,据说当年,他正是看了鹊蛇相斗后悟出内家武学的真谛,由此创立了太极十三式。

  不过,如今还是有些学者质疑这两个结论。其人到底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正如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所说,张三丰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依托张三丰和太极拳这样的文化符号,道家阴阳两极相辅相成的思想内涵,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传遍四方。

  体味“道”理

  相传当年张三丰弟子众多,遍布天下,所以三丰之后,太极拳流传甚广。王宗岳、陈州同等人所习所传太极拳都是建立在张三丰所创的十三式之上。再往后,太极拳渐分南北两派,南派传至清代甘凤池便停住了,而北派从王宗岳弟子蒋发以后代代相传,传至杨露蝉后太极拳终于大兴,其后历代太极拳宗师皆有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陈(王廷)式太极拳、杨(露蝉)式太极拳、吴(鉴泉)式太极拳等各主要流派。如今太极拳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的推广享誉海内外。

  我们一踏入紫霄宫的主殿院落,便看见一个方阵在“翩翩起武”,为首是一坤道(武当道家根据乾为阳坤为阴的理论称女道士为坤道),而随之“起武”的竟然都是外国人!这些穿着对襟道袍的“金发碧眼”目不旁顾,认真地轻舒双臂,推出,收回,合掌,斜揽,回击,一招一式颇有些“尚意不尚力、以柔克刚”的意味。我们进山看见的“太极老外”竟然也在队伍中。我趁着他们中段休息期间和一个白发老人攀谈了起来,他说他是法国人,叫丹尼尔,是武当武术学校的09级学员。他非常喜欢太极拳,也想学习更多的武当功夫和道家理论。

  据武李发平介绍,近年来,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武学理念与柔和易学的招式,受到没有武学基础和想达到更高武学境界的外国朋友的喜爱。“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道家哲学和道教养生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道家理念,通过太极拳演练可以慢慢深入人心,让人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丹尼尔告诉我,师傅说他们习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能明白紫霄宫里“上善池”中蕴含的哲理,他现在还不明白,但相信有一天会明白。看着那一池碧水,“上善若水”四个字跃入我的脑海,原来,丹尼尔的师傅想要教他们的不仅仅是拳理,而是“道”理!我终于明白了,让太极拳能够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的不是招式和蛮力,而是武当代代相传的道家精神: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却无所不为。

  离开时,大雨如注;回望武当,感慨万千。(杨易锋)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