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辽宁省在大连、丹东、盘锦新建3个人工渔礁示范区

2010年11月15日 13:48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工人们正在向海中投放人工渔礁,营建“海洋牧场”。(李松青 张会斌摄)
待投放的人造礁体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以来,我(辽宁)省大连、丹东、盘锦新建了3个人工渔礁示范区,礁区面积达1.3万亩,礁体规模达38万空立方米。这样,经过3年来大规模的投礁工作,目前我省集中礁区面积已达3.42万亩,礁体规模达45万空立方米。

  我省为何要下大力气实施人工造礁?人工造礁一般都采用哪些材料,怎样进行?这些“人工礁石”又会给海洋生态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如何从中受益?

  人养海:为鱼虾安家

  生活不能离开“家”,鱼、虾、贝、蜇、藻、参、鲍类等海洋生物也是如此。百余年来,人类通过不断向海底投放“人造渔礁”的方式,来为海洋生物“搭房子”。

  业内专家说,人造渔礁是以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从而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渔业捕捞能力快速提高,沿海的大连、营口、丹东、盘锦、锦州、葫芦岛6市拥有的渔船数量不断增长,如今已超过万艘,而且马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捕捞能力明显增强后,也出现了“副作用”,那就是我省邻近的黄海、渤海湾、辽东湾等海域出现了渔业资源锐减的情况。

  从前,海里鱼虾成群任人捕;在苇塘里竖起一根木杆挂盏灯,灯下放只水桶,一夜之间就能爬进半水桶螃蟹。如今,这些情景都早已消失。

  到目前,我省近海渔场虽然仍拥有鱼、虾、贝、蜇、藻、参类等海洋生物品种,但资源量与从前比已大为减少。

  近10年来,我省连年实施大规模人工放流海蜇、对虾的惠民举措,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渔业资源剧减的趋势,但是,海洋生态告急的现实依然严峻。

  为此,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和广大渔民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脚步:渔业生产从过去单一的“捕捞型”,向“捕捞+养殖型”转变;由“沿海增殖放流定时捕捞+远洋捕捞+精养海淡水名优特品种”,向以此为基础的“大范围的‘海洋牧场’建设”转变。

  而“海洋牧场”建设,就是要通过大规模人造渔礁活动,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从而实现 “养海、富海、富民”的目标。用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尽快完成从“海养人”到“人养海”再到“海养人”的转变。

  国外将飞机、坦克投入大海

  一片非人工造礁海域如果只有3至5种鱼类品种的话,那么经过人造渔礁后,诱集那些“过客”鱼类来此安家繁育,就可使鱼类品种增加到四五十种。人造渔礁的鱼产量一般也比同类海域的非人工造礁区高10至100倍,最高可达1000倍。

  “而且在大量投放人工渔礁后,渔礁区海域的海藻数量也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因此投放人工渔礁也成为治理辽东湾海域污染的一个妙招。”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姜连新表示,“大规模进行人工渔礁建设,就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了一批小型良性人工生态系统,对提高海域生产力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

  美国人造渔礁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人造渔礁区有1200多处,不但相对抵消了近海强度捕捞的副作用,并且推动了旅游和垂钓业的发展;日本人造渔礁使一度受到破坏的濑户内海再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牧场”。

  我国台湾从1974年开始设置人造渔礁,渔礁投放3年后,礁区鱼类品种增加了12种,而且大多是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种。广东省于上世纪80年代在大亚湾、放鸡岛、蛇口等地投放人造渔礁,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人造渔礁好处多,有的国家甚至将废旧的飞机、坦克、轮船沉入大海,当作人造渔礁。

  业内专家介绍说,现代捕捞技术不断进步,海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全球海域渔业资源再生能力已不能适应捕捞能力的发展速度,各渔业发达国家都曾发生过渔场捕捞过度的问题。而投放废旧飞机、坦克、轮船一类海底大型固体人工渔礁,一旦碰到海底拖网作业,这些“武器”就会毫不留情地将渔网破坏,这也是防止海底进一步“荒漠化”的举措。

  我省近年在人造渔礁的实践中,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既使用传统的石头礁、轮胎礁和混凝土礁,也创新使用了混凝土方框礁、空心砖礁、多种材质制作的M形礁、塑料三角架礁和耐海水腐蚀的 “筛绢网礁”等。

  一位专家建议:“近年城市拆迁产出许多混凝土板块,被称为建筑垃圾,但是如果将其投入大海,成为人造渔礁,作用一点儿不亚于废旧飞机和坦克,既经济又实用。 ”

  我省将3000余万元“存”进大海

  近3年来我省实施了渔业推进计划,得到国家财政的积极支持,年年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近海的12处人造渔礁区域建设。

  “我们可以把这3年‘扔’进大海的3000多万元看成是储蓄。 ”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告诉记者,“等到渔业资源有效恢复、鱼虾再成群的时候,这些政府投资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渔民们捕鱼捕虾,就是吃到了投资的利息。 ”

  2010年,省海洋与渔业厅将“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写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渤海“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也被列入了国家2010年“948”重大项目。明后两年,国家还将继续支持我省大规模投放人造渔礁,建设“海洋牧场”。

  我省“海洋牧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将6个沿海市邻近的海洋岛渔场和辽东湾渔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功能区。在功能区内从浅海到深海,通过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渔业设施,巩固和完善近海渔业,提高现有海域使用效率;开发和充分利用深海海域,通过生境改造、目标生物的选择以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把深海建设成为可用于渔业生产活动的空间。

  2008年、2009年我省连续在锦州、葫芦岛两市开展辽西海域人造渔礁建设,在辽西海域形成了两个不同功能类型的初期示范区。目前辽西两个示范区海域共投放各类人工渔礁2万多空立方米,形成礁区面积近1.6万亩。据专业人员实地监测调查,目前生物已呈现多样性,各种鱼类的聚集及投放增殖苗种的长势均良好。

  2009年、2010年是大连、丹东两市人造渔礁的繁忙时段。大连聘请了人工渔礁专家设计人工渔礁,确定在三山岛示范区投放窗板式箱形海珍品增殖兼集渔礁,在蚂蚁岛示范区投放M形海珍品增殖兼集渔礁,在城子示范区投放棱台式箱形海珍品增殖兼集渔礁。 2010年,东港市将624座人造渔礁投放到海域中,并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

  -延伸阅读

  虾池造礁后适合养辽参

  辽参喜欢生活在波流静稳、水清、无溪水注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栖息在礁石背面的海水缓流处,以硅藻和混在泥沙中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为食。“上世纪90年代,我省许多虾池因发生病害不再适宜养虾,很多都白白废弃了。”省海洋与渔业厅的专家介绍说,“而通过造礁等措施,这些虾池却可以改造出适宜海参生活的水下环境。营口、丹东、盘锦、锦州和葫芦岛等地纷纷用人工造礁的方式进行改造,在虾池中养参都取得了成功。 ”

  盘锦市大洼县二界沟的虾池养参大户于凤金有3500亩养殖水面,每年繁育辽参幼苗40吨,除800亩自用外全部外销。近年来他摸索出了一套在虾池中投石造礁的窍门。“参礁最好还是用石头,要想降低成本,加快扩大养殖规模,也可以用一部分价格低廉的筛绢做参礁。”于凤金介绍说,“石头造礁成本较高,1亩得投放5000元的石礁才够用,而投放筛绢,有3000元就够了。 ”

  大连是“辽参”的主要产地和带动全省辽参产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我省“辽参”经济不断壮大,全省拥有完备的“辽参”种苗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产业链,海参加工企业达到900余家,市场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人工造礁不仅可以修复海洋生态,还在我省沿海各市撑起了一个百亿元的海参养殖产业。(张 超 郭宝平 张会斌)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