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南京夫子庙小学首创“击缶操” 似体操又像交谊舞

2010年12月08日 15:32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曾经因竞拍奥运缶,并因此而获赠两只,全国唯一以“夫子”命名的南京夫子庙小学,一时间成为焦点。昨天(7日)下午,由该校全国首创的击缶操,在配套自创的击缶音乐背景下,在夫小的操场展示。记者看到,这套击缶操既有富有动感的单人击缶动作,也有类似交谊舞的团体配合,令人眼前一亮。

  小学生“击缶操”赏心悦目

  下午3点多,在南京夫子庙小学操场上,身着整齐校服的学生们开始跳起了自创的击缶操,这一幕,也吸引了栅栏外不少到夫子庙游玩的外地客人的目光。

  伴随着以悠扬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以鼓点为节拍的节奏声,学生们时而弯腰,时而击掌,时而合围在一起,比划着动作,整齐划一,十分赏心悦目。记者看到,这套击缶操,运动的动作舒展幅度和强度,与第八套广播体操相当,但因其有特定的目的“击缶”,而别具一番美感。比如,学生微蹲双膝,双手掌心向下,轮番下拍,模似击缶的动作,显得格外形象逼真,且独具童趣。

  而其中一节操的动作为脊背微躬,一只手自胸前伸向斜上方,颇有从成人鞠躬迎客的“欢迎您”的姿态变化而来,而由小学生做出来,显得既天真浪漫,又不失举止文雅。“这套自创的体操动作,大气流畅,一气呵成,既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又具有符合小学身体特质而进行锻炼的实际意义。”不少人观看了小学生表演的击缶操后表示。

  击缶操融入舞蹈动作

  前一段时间,学生们搭配跳交谊舞进行锻炼,后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推广。昨天(7日),记者在看夫子庙小学学生表演击缶操时,其中就融进了类似舞蹈的动作,其中以两名学生为一组,抚掌转圈。

  还有一节操中,两名学生为一组,前面一学生弯腰以腰部“扮演”缶,另一学生站立其后,双手抚拍前者的腰部,伴随着隆隆的鼓点声,似是而非,极具现场“击缶而歌”的效果。随后,两人交换位置,再一次重复这一场景,做到了角色互换,相互体验。此外,还有两名学生相对而立,四掌相对,隔空击掌。

  “这些都要相互配合得好,如果有一方没有配合到位,那就做不起来,或者脱节,或者不协调。”夫子庙小学的袁副校长告诉记者,这套操的另一个特点是培养学生们团队配合的精神,还有奉献的精神。

  “比如为对方作缶时,背部对着同伴,但腰要弯到位,位置要对准,不然,队列就变乱了,后面的同学模拟击缶时也不顺畅。”袁副校长称,这些细节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现在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记者现场随机问了几名学生,他们表示,既有做游戏的感觉,又能运动身体,感觉不错。

  完全由教师们自创

  记者昨天(7日)现场探听获悉,优美的古曲音乐背景,击缶所发出的“咚咚”声作为体操的节奏,再加上这一套优美的击缶操,竟然完全是由夫子庙小学的教师们自创。

  音乐和体操总共是四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现在富有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一位老师告诉记者,2009年3月20日奥运缶来到夫子庙小学后,他们就开始酝酿自创一套击缶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数次“更新换代”,最终在融合了奥运精神、体育精神以及夫子庙小学自身文化的前提下,形成了这套击缶操。

  “缶是中国的一种古老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奥运缶又代表了体育运动的特殊意义,同时,夫子庙小学自身就有着浓浓的中国儒家文化和友爱思想的氛围,击缶操融合了这两点。”夫子庙小学校长兼书记冯爱东女士告诉记者,学生们以跳击缶操,行夫子礼,将体育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传承了夫子文化,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套击缶操是否会取代目前学校的广播体操呢?校方表态,仅仅作为一项学校特色体育活动,不会取代广播体操。(梅建明 范晓林)

  链接

  古人以缶为乐器

  亦作“ 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为赵王击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夫子庙小学获赠奥运缶

  2009年3月8日,1000个奥运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拍卖。现场400多家单位和个人展开激烈争夺,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第一包10个奥运缶拍出了70.6万元的天价,折合每个缶7.06万元。

  夫子庙小学全体师生集资3万元希望能拍到奥运缶,他们也派代表来到现场参与竞拍。当天上午,苏州一家企业以53万元的价格获得了一包10个奥运缶。年轻女负责人称,将捐赠给南京夫子庙小学两个奥运缶。3月20日,这家企业捐赠的 “奥运缶”到达南京,夫子庙小学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接缶仪式”,喜迎两面珍贵的“奥运缶”。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相关新闻: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