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八闽千姿:泉州中山路浓缩百年侨胞情

2010年12月16日 0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泉州12月15日电 题:泉州中山路浓缩百年侨胞情

  作者 孙虹 苏巧凤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福建泉州视察时留下的一句诗,其中“一长街”指的就是泉州近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15日上午,这条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迎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揭牌仪式。

  泉州中山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1924年,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骑楼街道的南北大街全线贯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南北大街改称“中山路”。当时,不少事业有成的泉州华侨返乡兴业,将资金注入中山路的商铺,这条街便渐渐融入泉州“海交”文化,成长为繁华的商业街。

  从建造以来就一直是泉州重要经济文化街的中山路,凝聚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故土情,其中西合璧的独特形貌也成为海外侨亲怀念家乡的感情寄托。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推介评选组委会副主任宋合意表示,“泉州中山路建筑风格保持了闽南传统特色,糅合了南洋风格,是泉州人民和海外侨胞情感相系、血浓于水的实物体现,是泉州籍侨胞寻根谒祖、思乡、爱国的亲情信物,是侨乡的象征性建筑。”

  宽达12米的中山路上,红砖、条石、绿树相互辉映,历经多年风雨的中西式雕刻静立街旁,折射着泉州独有的建筑文化。“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两侧的骑楼式建筑浓缩了南洋建筑精华,行人逛街时不仅可以轻松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也能免于太阳的暴晒,这种骑楼式建筑风格至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区依旧保留。

  纵贯古城南北,拾掇泉州历史,徜徉中山路就像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可以通读古城泉州的今昔。在中山路两侧,泉州历史古迹星罗棋布,闽南名楼威远楼、中山街标志性建筑钟楼、原为施琅后花园的泉南基督教堂、有“圣贤门”美誉的泮宫等众多古城遗迹数不胜数,散发出特有的魅力。

  1998年,经过“洗脸镶牙”式的整治,中山路比较完整地了保留了古街区的历史原貌,并于2001年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宋合意称,“泉州中山路具有极高的建筑、科学、艺术价值,这条形成于上世纪初的老街区,作为古城泉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是古城整体格局中美好的一笔。”(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