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聚拢支农资金 打造六大农开项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哈尔滨市聚拢支农资金 打造六大农开项目
2009年10月26日 17:07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粮食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2009年初以来,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重点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全力推进6个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不仅大大加强了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为建立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共同打造高标准粮食核心区搭建了平台。

  土地治理项目投资首超亿元

  针对以往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多存在规模小、投资分散的问题,今年,市农开办集中项目资金投向全市9个粮食主产大县,80%以上资金用于灌区渠系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打造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全年争取到国家和省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0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一个区、县(市)项目不超过两个,600万元以下土地项目只安排一个,土地必须集中连片,一个项目治理范围不超过3个村,种植作物需属同一品种。”按照这一标准,市农开办在全市48个项目中梳理出五常龙凤山灌区、延寿加信灌区两个重点水田灌溉区,呼兰大用镇、双城团结镇两个旱田粮食主产区,以及标准化肉牛、奶牛养殖基地等6个重点示范项目。

  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大变样

  民乐乡是五常大米的主产乡之一,但多年来该乡一直沿用土渠,灌排渠系不成体系,用水高峰时常常等水、无水泡田,雨季时水又排不出去,制约了农业生产。今年实施的1.55万亩高标准水田改善示范项目总投资1157万元,当年新修水利灌排干支渠系11公里,建桥涵闸等构筑物185座,修农田路0.5公里,造农防林100亩,建育秧大棚130栋,购置农机具204台套。

  项目区主干支渠系基本实现了硬化衬砌、节水灌溉。原来等水要两三天,现在只需几个小时,桥涵闸配套,灌排渠系畅通,水稻全面实现了大棚育秧,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全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项目区预计新增水稻产量160万公斤,农民增收200万元。目前,4个土地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计划建设任务,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让支农项目资金“拢指成拳”

  据市农开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各级部门每年向一些县(市)投入的支农资金不少,但各部门的项目都在单打独斗,力量分散,资金使用效益低。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各方的项目和资金相互配套衔接起来,为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共同打造高标准粮食核心区搭建了平台。

  五常市决定,近3到5年内,将农业开发、农委、水务局、国土局等部门的专项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集中投入到龙凤山灌区,沿灌区从上游向下游梯次推进,把灌区内50万亩水田全面建成高标准优质水稻基地。呼兰区目前已将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大用镇,今年各部门向沈八村投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达400万元。项目所在的双城市、延寿县、道里区、平房区等几个区、县(市)也分别制定了重点扶持方案,力争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把项目做大做强。 (陈继慧 穆巍)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