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九成孩子不做家务 专家称做家务更易成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黑龙江九成孩子不做家务 专家称做家务更易成功
2009年11月16日 11:23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东北网11月15日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能分担一些家务事。然而,日前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16个市县、12201户家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家庭的子女基本不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仅占5.4%。调查报告认为,父母们这种“大包大揽”的做法,不仅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而且滋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了其独立意识的树立,使孩子们缺乏责任感,也缺乏抗挫折能力。

  调查:九成以上孩子不做家务

  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教育、引导方式都有不同,这也使家长对子女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次调查专门针对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职工;国有经济单位职工;私营或个体经营者;国有经济单位(私营或个体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类的单位)职工;其他职业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五类职业家庭的孩子在家不做任何家务或者只是偶尔做家务的占到了九成多,比例分别为97.5%、95.3%、93.4%、92.2%、93.7%;对于孩子在家从来不洗和偶尔自己洗袜子的、在家从来不帮助和偶尔帮助家长洗碗的情况也相似,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89.9%、79.7%、83.5%、80.3%、85.8%和98.3%、92.2%、95%、93.8%、94.1%。数据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职工的子女做家务的比例最少。因为此类职业家庭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视些,且家长的工作比较稳定,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子女的生活,家务劳动家长承担的更多些。

  调查认为,不做家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学生家长只重视孩子智力教育,忽视对孩子生活能力方面的培养。多数家长为给子女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很少或者不让其参与家务劳动。另一方面是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较大,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有些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绩,忽视孩子思想品德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孩子上初中了,连自己的房间都不会整理,书桌像猪窝。”“孩子在家,除了看电视、读书外什么都不会做。”记者采访中经常能听到来自家长的与上述调查结果相吻合的抱怨。孩子越来越懒了。采访中,许多家长说起孩子不做家务,不知道心疼父母时,都是一脸无奈。让孩子做家务,通常只是简单收拾房间、洗碗、扫地等,几乎没有重体力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分担父母的辛劳。然而,这些最基本的家务活,如果没有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再想让孩子变勤快很难。陈先生的女儿上初中四年级,马上要上高中了但孩子衣服不会洗,回家后只知道看电视,从不过问家务。

  还有一部分家长看到孩子课业负担重,便主动将家务包揽起来。一位孩子已经上初三的家长说,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现在条件好了,不能让孩子再吃苦受罪了。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家务随时学都赶趟。再说,现在课业紧,竞争压力那么大,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补习班,哪有时间做家务啊。有点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睡一觉儿或是做一道题。与做家务相比,上中学的孩子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习惯了替孩子准备好一切的家长抱怨归抱怨,仍然惯性地延续着以往的包办做法。

  家长:花钱雇孩子做家务

  一些意识到不做家务弊病的父母尝试了许多方法引导孩子做家务,说教、挖苦,威胁不给零花钱,招数用了无数管用的不多,有的家长开始采用物质奖励手段。

  王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孩子见她做家务总喜欢掺和,很多时候越帮越乱,于是,王女士就让他一边玩去。现在孩子已经上中学了,王女士觉得应该让他学着做点家务,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没想到孩子却不乐意了。初二暑假时,为了让孩子做家务,王女士决定对儿子进行物质奖励:洗一次碗奖励1元钱,擦一次桌子奖励5毛钱,洗自己的袜子奖励……结果,儿子听后满眼放光,王女士夫妻俩还没吃完饭,儿子就开始“抢”碗。不过,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帮家长拿一下拖鞋也要付钱。后来还提出涨薪要求,简直是钻到钱眼儿里了。

  另一位家长说,我家有两个儿子,以前一个拖地,一个洗碗。现在都长大了,叫他们干活的话都要先说好“工钱”再干活,孩子们说现在是金钱社会,劳有所得。不过我还是乐意给的,让他们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反正也要给他们零花钱。

  对于家长的抱怨,孩子也满腹委屈。一个初二男孩说,每次吃完饭,妈妈总会板起脸催我:“快去洗碗!”那不由分说的语气,叫人受不了!如果我不服从,他们立刻就会跟上一句:“不洗也可以,这个星期的零用钱别想要了。”于是,我只好端起碗筷。爸妈就不能温柔地跟我商量着说:“儿子,今晚洗碗,好吗?”那我一定会乐意的。

  专家:从小做家务未来更幸福

  有专家指出,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而且幸福感也更强。

  市社科院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王纲认为,孩子不愿意做家务,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和社会不良环境造成的。目前,家庭教育功利化,家长重视教育而又不懂教育,普遍缺乏教育信心,对子女的教育充满焦虑,对面临的养育问题不知所措。因此,在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家长普遍灌输给孩子的是,只要学习好就行,会不会做家务没关系,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家务活可以雇保姆去做。

  家庭教育物质化、过份溺爱导致子女良好生活习惯难以养成。家长只重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上的缺点不重视、不教育,还认为无关紧要而加以袒护,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就养成了骄横、任性、贪图物质享乐、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占型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日常行为表现在不爱做家务、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没有谦让精神和合作意识。

  社会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不能正面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是大肆宣传公子哥、小公主等典型,在宣传一些英雄人物的同时,把一些生活、劳动的角色放在辅助位置,使得孩子厌倦普通劳动者,轻视劳动。现今的许多孩子的童年是在不断的补习、做题、画画、练琴中度过的,孩子们在厌倦学习的同时也无暇顾及劳动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哈尔滨希望青少年心理中心主任张大生博士认为,家庭条件越好,孩子做家务越少,说明一些家庭陷入了教育误区。教育孩子做家务,应将金钱奖励和情感、说理教育结合在一起。单一地给予金钱奖励,一旦形成习惯后比较容易让孩子形成凡事“唯钱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他还指出,家长要引导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引导孩子体贴父母、分担父母的辛劳,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多谈一些金钱以外的人生体验。即便是要给钱奖励孩子做家务时,家长也要明确告诉孩子“不是因为你做了家务才给你钱,而是为了奖励你做得好、比以前有进步”。别看做家务是小事,其实,这就是素质教育。而且,孩子会做家务对爱情和婚姻有很大帮助,因为浪漫总要落地,没有饭吃的日子谁也没法过,会做家务是一种起码的生存技能。(章梅)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