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养猪史已有3000年 专家建议推介考古发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东莞养猪史已有3000年 专家建议推介考古发现
2009年11月16日 14:1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上周六举行的“村头遗址出土文物研讨会”上,来自广东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博专家发布了对虎门村头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东莞的养猪史可以上溯至3000年前!并对东莞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出了建议。专家们表示,应该将博物馆放在城市的旅游线路上,并丰富博物馆展品的设置,多还原遗址现场和先人生活场景。

  发现:

  3000年前莞人即养猪

  “在对东莞虎门村头遗址的研究中,最大的发现就是确定当时的先人已经开始人工饲养猪狗。”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李岩在会上介绍,这表明东莞先人在3000年前就已经懂得人工饲养猪并用作食用,这一行为在当时的广西、福建一带是非常先进的。

  李岩解释说,在村头遗址出土的7000多片脊椎动物的骨骼已由北京大学的两位老师进行了整理和拼合测量,发现中间有500余只猪只,90%以上死亡时间都在两岁以下。“这说明他们在青春期时或青春期结束时就被宰杀了。”

  忧虑:

  考古付出多世人知晓少

  在研讨会上,不少文博专家对东莞的博物馆建设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建成的博物馆展出的内容过于古板僵硬,对于普通民众没有吸引力。“博物馆应该想办法把人吸引进来,不然没有实际价值。”来自南京大学的老师赵东升表示。

  肇庆学院的杨杰老师表示,现在的博物馆展品说明过于简单,没有更多考古知识的普及。同为肇庆学院的老师王明星认为,如果让中小学生对博物馆产生“难以接近”的印象,在大学专业报考时就会很少人愿意从事这方面研究。

  建议:

  复原现场增强趣味性

  “博物馆应推广简单的考古知识,破除观众对考古的神秘感。”杨杰老师建议,应该在展品说明之外加上“为什么是这样”。对于遗址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做解释。而更多的专家认为,应该在丰富展品的内容上做文章,采用还原考古现场、复原先民生活场景等方式来让博物馆变得更加有趣。

  “建议把28个博物馆组成固定的线路,成为文博旅游的景点。”王明星建议。而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李明涌则建议,东莞的博物馆在本地展示的基础上,可以多“走出去”搞联展,让外市、外省的市民了解东莞的过去。(潘彧 张龙)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