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升温"进程 展现一个文化重心回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福州三坊七巷"升温"进程 展现一个文化重心回归
2009年12月22日 11:36 来源:福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月十七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福州城市名片之首——三坊七巷近日被推选进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入围名单。据悉,该活动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全国共有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近两百条街道提交了申报材料。图为修缮如“旧”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也许与所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有关,也许与三坊七巷“镶牙式、微循环、渐进式、小规模、不间断”的整体保护修复原则有关,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三坊七巷的“升温”进程,一如福州人那种温和、慢热的性格。

  从年初元宵花灯的“预热”;年中以最高票获得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以及随后接踵而至的揭牌仪式、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发布《三坊七巷宣言》;到国庆黄金周,三坊七巷开始“火”了:8天接待游客31.28万人次,仅10月4日一天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其中包括众多境外游客。

  近几个月来,整修一新的三坊七巷“中轴线”南后街上,不断地有新的商铺“冒”出来。对于许多承载着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饮食老字号来说,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它们与那些反映现代生活消费的商家一起,在这个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区上构成了新的“三百六十行”。

  除了节庆期间,平日在南后街上成队闲逛、品尝小吃和拍照留念的人流量也不断增多,人群中不但有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有不少将漫步三坊七巷作为新的生活习惯的福州市民。

  如果把陆续竣工的保护修复项目看成三坊七巷“硬件”的逐步完善,那么,与此相对应的,与文化氛围直接相关的“软件”也正在丰富和活跃起来。11月初,“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在福州三坊七巷叶氏故居揭牌。叶氏故居占地2300平方米,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常设基地,现场展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百项,包括漆线雕、南音乐器、妈祖信俗器物等600多件实物。福州著名的古书屋二梅书屋也将变成一处展示福州传统建筑、家具民俗的博物馆,这种保护开发模式还会推广到其他文物单位的利用上,将它们作为展示三坊七巷文化的窗口。修复后的水榭戏台将重新成为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一个“活”的舞台,让闽剧、评话等戏剧曲艺轮番登台。眼下,由省市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32场“话说三坊七巷”正在这里进行,内容涵盖三坊七巷的建筑文化、文人雅集、民间工艺、名媛才女、海军世家、戍台名将、辛亥英烈等30多个专题,旨在引导榕城市民走近三坊七巷,重新认识三坊七巷。

  盘点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在三坊七巷举办的文化活动,其数量和质量都是榕城其他文化场所无法比拟的。衣锦坊明清艺术博物馆的“文儒讲坛”每月开讲两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推广;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从去年以来策划推出了“闲情偶寄——首届文房雅玩特展”、“景德镇当代陶瓷精品展”、“首届海峡妇女艺术节”等具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展览活动;毗邻的尚林书院则连续举办了“尚林雅集——三坊七巷近现代名人书画精品展”、“闽都古韵——三坊七巷文化艺术展”、“福建省当代艺术大展·漆画艺术展”,以及“中国近现代名人历史文献手迹珍品展”。前不久,“第五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和“两岸故宫宫廷画(高仿真)联展”接连在三坊七巷开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后者还应观众的要求将展期延长一周。

  今年7月19日至20日在福州举行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了《三坊七巷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共识和行动倡议。《宣言》中有一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普通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建立广大市民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普通市民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

  从三坊七巷已经发生的变化,从各种层次的文化艺术活动,从同利肉燕、茉莉花茶、米家船等老字号商铺里旺盛的人气,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普通市民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分享,看到他们与文化遗产之间挥之不去的情感联系。

  《三坊七巷宣言》里还提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这里的“紫禁城”,应该理解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重心。

  对于福州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来说,三坊七巷就是她的“紫禁城”,就是她的“文化重心”。这个“文化重心”正在回归和重建之中。(何光锐)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