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公益尴尬坚守 期待社会投来关注目光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草根”公益尴尬坚守 期待社会投来关注目光 (2)

2010年07月22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注册难,是一切困难的根本”

  “其实,注册难是一切困难的根本。”采访中,不少“草根”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政府对各民间公益组织的扶持仅在于允许“挂靠”,其他一切的组织、管理、活动均由其自行进行,基本处于99%的自我组织实施中。

  “这样的公益组织,因为缺少主管单位,在民政局注册就成了不可能的事。”不能注册,就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募捐,也拿不到政府的公益项目。“由于没有身份,拿不出公章,遇到事情找当地政府部门协调时常常碰壁。找企业拉赞助,企业也不敢搭理,有时谈好的项目都黄了。”

  孔斌告诉记者,根据国务院1998年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草根”公益组织的注册——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的文件中包含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民间社会团体的登记,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登记管理部门,并受两个部门的共同管理。

  在这样的管理条件下,民间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并没有主管部门,往往也找不到挂靠单位,在民政局注册的愿望难以实现。以西安公益联盟为例,虽然曾努力寻找一家挂靠单位,但由于联盟活动涉及的服务范围广、内容多,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出面担任联盟的“业务主管单位”。“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孔斌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协商此事,但终归无果。

  孔斌说,去年年底,广东省已正式出台相关规定,简化了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无须找主管单位或部门挂靠,可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如果我们也能放宽注册条件,去除社会团体注册需要业务主管单位这一条,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期待社会各界投来更多关注目光

  “这些问题,‘草根’公益组织没办法自己解决,急需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帮助。”公益志愿者们认为,经过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西南大旱、玉树地震和上海世博会等大型事件和活动,志愿者的作用和精神正在被无限放大,志愿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西安,公益活动也已长期化,在市民中在着良好的社会基础。民间的力量是无穷的,政府给予‘草根’组织合理的引导和扶持,势在必行。”严文说。在上海,已成功实施了“公益组织孵化工程”,3年培育“出壳”公益组织11家,运作公益项目近百个,运作资金量近千万元。在深圳,政府通过福彩公益金购买16个公益项目,培育其成长,缩短其成长时间……

  “西安能否建立一个集中的公益组织服务中心,在中心里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办公、统一培训、项目对接、企业加入,等等。”在孔斌的设想中,这样的服务中心“很专业、很正规”,能够帮助他们从组织内部进行建设,规避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所有的项目,同时号召引进有爱心的企业,“搭建一个公益和资本对接的平台”。

  “同时,志愿者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都急需正规的培训。”孔斌建议,建立一个免费的正规志愿者培训单位,可以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志愿者组织承办,这样无论是就管理的正规化,还是志愿服务技巧、志愿精神传承培训而言,都能对公益组织的人才培养和整体素质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人人皆参与公益、人人皆志愿者”,是西安公益联盟的目标。孔斌说,希望在1~3年内,将西安公益联盟注册人员发展到5000 ~10000 人,基层单位10 ~20 支。“但是,和所有的‘草根’组织一样,要真正实现规范化运作、走向成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张亚楠 本报记者 孙海华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