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经历隐瞒个人情况 职场简历造假为谋高职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虚报经历隐瞒个人情况 职场简历造假为谋高职位

2010年09月13日 10:12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把“诚实守信”当成招聘的首要条件:应聘者如果是品德与能力兼得最好,否则品德要比能力更重要。而对职场人士来说,无论你是一名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打造个人诚信品牌对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一些应聘者在求职时,为了显示实力,免不了会在简历上做些添油加醋的事情,这就是简历造假。那么,求职者为什么简历造假?哪些谎言是禁区?哪些夸大需要避免?周文皓对此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案例:职场人士简历造假

  小葛是某公司的新聘员工,当初公司决定聘用她,就是看到她简历上写着“有2年以上同行业客服工作经历”。可入职后她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对“三班倒”的工作无法适应,回答客户咨询问题太不专业,甚至还和来电咨询的客户争执起来,一周内接到3位客户的投诉。此外,需要维护的一些老客户,经过她手反而流失了,原因是她的说辞与前任客服不一样,让客户感觉上当受骗。

  一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怎会把工作做成这样?经核实其应聘资料时,公司负责人发现小葛的本科学历证书是花500元钱从办假证贩子那里购买的,而“2年以上同行业客服工作经历”更是编造出来的。

  缺乏诚信属于严重违纪,最终,该公司作出了与小葛解除合同的决定。

  据一家人力资源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求职者虚报或隐瞒的信息中,以往的薪金收入被虚报的比例最高。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为了在新的单位获得较高的工资,往往会隐瞒在原单位的收入。其次是虚报工作经历,以谋求更高职位。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职场人士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位才对学历造假。而对婚姻状况、籍贯或者身体状况等个人简历进行造假,则跟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有关。有的人加入了“隐婚一族”,因为单身的身份更能获得企业的青睐;有的谎称自己“已经生育”,因为已婚已育的女性更容易找到工作;还有的人隐瞒了“乙肝携带者”的病历。这些作假被动的成分居多,因为在人才市场中,求职者始终处于弱势,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苛刻条件迫使求职者造假。

  非常道:简历可润色但不能造假

  在广东沿海一带的生意人,几乎家家供奉着关公的牌位,以示“诚信经营”。因为面对纷繁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和“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以及风险,“诚实守信”自然成为交易成功不可或缺的依赖因素。职场同样如此,对职场人士来说,无论你是一名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打造个人诚信品牌对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周文皓认为,学历造假这是荒唐、不足取的行为!所谓学历者只不过是学识、能力的标志物而已,是块敲门砖。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历造假者即便侥幸入职,但在工作中由于学识、能力的缺失,很快会造成工作中的不适应和差错,露出马脚而遭淘汰。正所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其实这类应聘者的心理不外乎是求职心切,想快点找到工作——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正确的方法是实事求是——按照自己的专业或学识、能力定位择业。如欲跨专业则应从低入手、渐次转变或及时转学其它专业,充电补充。

  虽然经历、职位、薪水等硬性指标不能造假,但周文皓同时指出,适当的润色简历还是允许的。毕竟中国的语言文字如此丰富,如果能选用一些更好的词汇来形容自己,能助你成功应聘一臂之力。

  首先,可以把动词上升一级。如果你在某个项目中只是承担联络和记录的小角色,那么与其写“助理完成某个项目”,不如写“参与完成”更有面子。而如果你是作为成员“参与”完成,那么你一定接受了项目的分工,那就可以升级为“负责项目中的某部分工作”。

  其次,可以对个性做一些鲜明的描述。比如你细心仔细,可以说“思维缜密”;如果你个性外向,可以说“拓展能力良好,积极热情”;如果你学习能力强,脑筋转得快,可以说自己是“智多星”。相信这样的措辞能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

  广西新闻网记者 闭初健

  特约专家:

  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常务理事、 广西锦绣前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高级职业指导师 周文皓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