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大国骑车人面临诸多尴尬 行驶空间所剩无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自行车大国骑车人面临诸多尴尬 行驶空间所剩无几

2010年09月20日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间环保组织建议废止不利于自行车出行的规定

  9月17日的一场雨刷新了北京拥堵的记录:全市拥堵道路超过了140条,甚至超过了今年年初因大雪造成90条道路拥堵的记录。而这还不是句号,有关部门预测未来不限号的几天依然可能出现爆堵。爆堵之后,不少民间人士都在支招提出解决之道。9月18日,民间组织、自然之友发布了一份名为《宜居北京骑步走》的调查报告,呼吁民众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回归传统交通方式,但这份报告也指出,骑自行车在北京已经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了。

  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统计,北京市机动车从建国时的2300辆增加至2010年9月的450万辆,预计2010年底将会突破500万辆大关。根据《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的数据,北京居民平均上班所需交通时间达到52分钟,位居全国之首,每人每天花接近两小时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机动车出行的平均速度持续降低。

  与机动车相比,自行车需要的道路空间小,是人口稠密、空间紧凑、人文活动频繁的地区比较适宜的交通工具,而且自行车出行能耗量最小,具有环保优势。但不可否认,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骑自行车出行也有其并不完美的一面,不可能适应远距离的出行需求。对于接近或超过10千米的出行距离,自然之友提倡的并不是全程自行车通勤,而是希望把自行车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良好补充,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的1~3千米的问题。

  另外,很多人对自行车出行存在偏见,认为自行车是一种“倒退”的交通工具,没有能力购买机动车的人才骑自行车,或者认为买了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可以说,自行车出行优劣势并存,但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地势平坦、降水较少的城市,自行车出行优势远远大于劣势,自行车出行对于饱受拥堵之苦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北京众多出行方式中,选择自行车出行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自行车出行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目前北京的道路是以机动车出行为主导,而且非机动车道上安排了大量的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出行存在安全问题。2010年自然之友对自行车道现状调查显示,地铁四号线南段沿线77%%的路段上机动车占用自行车车道。大量商家如饭店和商场也征用大量的自行车道作为停车场,甚至人行道也被商场扩建占用。于是行人被迫使用自行车道,可供自行车行驶的空间因此所剩无几,有些狭窄的地方已经难以让一辆自行车通行。不少骑车人被迫挤入机动车道上,穿行在机动车之间,惊险程度不言而喻。

  公交车辆进出站也对自行车交通有较大影响。自然之友统计,50%%的路段上出现了公交站台设在自行车道上的情形。

  再有,自行车停车车位不足。据自然之友调查发现,地铁一号线的公主坟站、军事博物馆站、永安里站、国贸站等均没有规划停车场,严重影响“驻车换乘”方式。同时,自行车失窃也一直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是大批市民放弃自行车,转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或开私家车出行的重要原因。

  自行车日渐成为“非主流”交通工具,被部分城市新区排斥在外。在北京新建或改建的部分场所,如三里屯、前门大街,自行车是被排斥的。城市中最新潮、最有代表性的区域不允许骑车或没有设置自行车道,甚至有人提出在专门保证机动车绝对通勤的道路上严格整治自行车出行。

  发达国家自行车出行成为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行车租赁行业的发达,但是北京的租赁业务因为网点少,租赁性价比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自行车出行面临着来自社会设施,公众观念等方面的种种挑战,应该如何解决,使自行车出行重新得到普及?

  自然之友呼吁北京市政和交通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整体的北京慢行公交系统规划,明确那些需要修订的、废止的、不利于自行车交通的管理规定。

  2010年3月,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该计划承诺北京将自行车纳入全市交通规划,在道路两侧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在中关村西区、广安门内大街、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地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规划建设一批步行、自行车交通示范街区;在客流集中地区增设安保设施齐全的自行车停车场,完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在地铁站、公交枢纽等重点地区大力扶持自行车租赁业发展,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车点,两万辆以上租赁规模。

  自然之友还建议,居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须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如行道树设施带、机非隔离带、店前广场和人行天桥下方,增设醒目的自行车行驶和停放的交通标识。同时增加自行车免费存取的设施,设施采用自行车架,一车一架。禁止各类商业服务中心随意占用路侧自行车道的做法。实习生 李耀威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