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连续15年寄钱给外地烈士母亲 家属登门感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夫妇连续15年寄钱给外地烈士母亲 家属登门感谢

2010年09月20日 16: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见到大哥大嫂,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我要替我婆婆感谢你们这15年来的关爱之情……”昨天下午,在虹口区恒业路上一个小区的一户家庭里,来沪观博的全国百名著名烈士家属代表刘永华女士,与户主樊国梁、汪春妹老夫妻紧紧拥抱在一起,刘永华热泪盈眶:“虽然素不相识,可你们两位上海好心人给了我们烈士家属多大的安慰呀……”

  做烈士母亲“干儿女”

  1996年8月5日,刘永华的丈夫、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军务处正团职副处长张金垠,在一次抗洪救灾战斗中,为了抢救9名遇险群众,献出了年仅41岁的宝贵生命。樊国梁、汪春妹夫妻从本报的报道中读到张金垠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张金垠的母亲失去了儿子,我们做她的‘干儿女’,替英雄继续尽孝心吧!”汪春妹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夫妻俩立即向远在石家庄的张金垠所在部队寄去了300元钱,请他们帮助转交烈士母亲刘桂兰,并附信表达了做她“干儿女”的心愿,他们在信中安慰老人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我们两个儿女。”

  收到上海的来信和汇款后,刘桂兰老人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远方儿女的温馨,心情慢慢好起来。

  樊国梁、汪春妹一个是企业的普通职工,一个在街道工作,当时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也才几百元钱,还要供自己的儿子读书,但他们坚持每个月给烈士妈妈寄30元钱,每逢过春节,再买上几百元的营养品和上海特产寄去。因刘桂兰长住老家辽宁本溪,樊国梁、汪春妹要来她同住本溪的一个女儿的住址,将钱通过其女儿转交“干妈”。

  一年后,为省点寄费,他们把每月的汇款改成3个月寄100元,一年寄4次。

  人“待退休”爱心依旧

  2001年起,樊国梁办理了“待退休”,收入下降,一家三口的生活只能靠汪春妹的退休工资维持。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夫妻俩的爱心却不退休,他们的汇款一如过去,总会准时寄到刘桂兰的女儿家。

  刘桂兰每每收到这份爱心捐款,心情总是激动万分:“儿女们如此孝顺,我也要表表心意啊!”老太太平时喜欢编织坐垫、鞋垫等,她就经常让女儿给樊国梁、汪春妹寄一些去。

  “干儿女”拒绝收红包

  15年来,身处东北和申城的烈士妈妈与“干儿女”也有电话中的问寒问暖、互相致意,却从来不曾有机会谋面。

  前一段时间,刘永华到本溪婆婆家看望老人回石家庄后,接到上级通知,请她去上海参加全国百名著名烈士家属代表看世博活动,57岁的刘永华喜上眉梢:这下可以去面谢黄浦江畔的“亲人”了。她打电话向婆婆报告了好消息,今年已77岁的老人叮嘱她:“一定要好好谢谢上海的孩子们啊!”

  昨天一早,刘永华就在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和虹口区民政局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樊国梁。下午3时30分,刘永华带着感恩的心愿,手捧鲜花,拎着水果篮,敲开了樊国梁的家门,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感激、喜悦的泪,刘永华流了一次又一次,感谢、问候的话,刘永华说了一遍又一遍。她从包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要代表婆婆赠送给“干儿女”“买套衣服穿”,被樊国梁、汪春妹坚决拒绝:“老人家的心意我们领了,但钱不能要。你们的日子还不宽裕,妈妈养老也需要钱啊……”

  烈士妻子的眼眶再一次红了,她拉着汪春妹的手,哽咽着说道:“那我代表我婆婆,邀请你们到东北做客!”

  “好,我们一定去看望老人家!我们也会一直继续寄钱给她。”(江跃中)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