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巴房到小洋楼:广西移民新村黄竹岗变迁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从泥巴房到小洋楼:广西移民新村黄竹岗变迁记

2010年09月20日 1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桂林9月20日电 题:从泥巴房到小洋楼:恭城移民新村黄竹岗变迁记

  作者 周利朔 赵琳露

  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黄竹岗村村民李权林三层半的钢混结构小洋楼门前挂着这样一组图片:搬迁时残破不堪的泥巴房、搬迁后移民自建的第2代住房和移民致富后自建的楼房。

  这些图片记录了李权林一家变化的同时,也记录了黄竹岗从一个贫困村、上访村到恭城山区首富村的变迁。

  黄竹岗是莲花镇兰洞村的一个离县城40公里的库区移民自然村,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大山腹地,全村人口共43户196人。1967年,为修建兰洞水库,农户由原桥头村搬迁到了黄竹岗定居。

  由于黄竹岗有史以来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刚迁来的一两年,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亩产不过百公斤,收入不足一百元,一日三餐杂粮饭,一年四季旧衣裳,黑夜松光来照明,白日劳作鸟兽伴” 这是当年黄竹岗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提起这几年的变化,出生于1982年的李权林对当时的情况仍记忆犹新。 “八几年的时候,我们家是村里最穷的。不仅过年需要借米,而且村里杀了猪,我们家连猪肉都买不起也只能买猪肺来吃。”由于当时家境困难,李权林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打松子油卖钱交学费。他也由此成了全村第一个最小打松子油的人。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黄竹岗人遵循“长抓杉木毛竹,中抓月柿种植,短抓生姜生产”的产业开发路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在产业扶贫开发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已开发种植月柿等水果1300多亩,集体月柿果场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

  短短10多年间,因为确立了“水果立树,柿子主管”的生态农业模式,黄竹岗村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小车,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移民村一跃成为模范村。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如今的黄竹岗村是恭城山区的首富村。

  瑶山果因昼夜温差大,果皮薄、色度亮,多销往马来西亚、欧洲等地。李权林说,他家共种了四五十亩的月柿,每年十多万斤的产量可以有7、8万元的纯收入。去年德国老板还千里迢迢地来到黄竹岗村收购月柿,他们都说我们村的月柿生态,质量好。

  2002年开始,李权林在已有的两层房屋旁建起了一栋小洋楼。

  如今,黄竹岗全村43户有钢混房40座,有“时风”、“东风小卡”、“柳微”等小车60多辆,有摩托车56辆,有固定电话39部,移动电话近100部。农户家里彩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产品应有尽有。“家家有楼房,户户有车辆”;“楼上装电话,楼下停小车,出门远行车代步,洗衣做饭有现成”。 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