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当石匠13年被称“雕民” 雕过《清明上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女子当石匠13年被称“雕民” 雕过《清明上河图》

2010年09月26日 10:5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工作中的向永霞一丝不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说起“打石匠”,很多人会联想起满地的石头、冰冷的工具、满手的尘土。无论怎么想,都会认为是男人干的活。但一个女人,同样能拿起锉刀凿石头,忍受烟尘、烈日,这让很多人难以想象。

  在成都市土桥石材城,就有这样一位女石匠。她叫向永霞,28岁。从15岁起,就拿起了锉刀、手锤。

  “要说女石匠,她就是这里独一无二的。”很多男石匠都对她竖起大拇指。

  转眼间,向永霞来成都已7年,她说自己一直很陶醉于这份工作。

  在老家,她被叫做“雕民”

  昨日午饭后,向永霞来到石材厂。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石狮柱、雕满花纹的栏杆、观音像……

  她仔细端详一块观音浮雕像,觉得线条不够细,又拿起石锉、手锤,一点一点地打磨青石板,聚精会神,一言不发,观音的笑容也随之渐渐清晰。

  “在老家,我被叫做‘雕刻师’或者‘雕民’;在成都,就叫‘打石匠’。”放下工具,她转过头调侃地说。

  向永霞出生在重庆大足县,父亲是雕刻师。“他一工作起来,谁讲话也不理。”向永霞看着父亲享受似地雕刻出各种图案,自己也心生向往。

  15岁初中毕业后,向永霞便回家随父亲学习雕刻。从雕刻小吊坠到观音、罗汉圆雕,她对石雕的兴趣越来越大。

  21岁那年,向永霞带着一身手艺闯荡成都土桥石材城。

  “哪有女孩子做打石匠的?你是学徒吧?”看着她清秀的模样,很多人都不敢用她。

  “那你们就试一下嘛。”向永霞放下“狠话”,专心致志地显露伸手,作品一完成,所有人都吃惊了。

  从此,在成都土桥的打石匠队伍里,向永霞有了一席之地,陆陆续续接活。

  不简单,雕过《清明上河图》

  向永霞说,工作最苦的时候是夏天。石雕工作都在露天,为躲避太阳,每天天一亮她就出门了,中午12点到下午4点休息,然后再接着工作到天黑。

  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她,脸上也晒出很多斑。

  在割磨时,溅起的石灰满天飞,即使戴着口罩,也会弄得尘土满面。稍一流汗,尘土就变成泥浆,粘在身上。

  经常拿錾子、石锉、平凿等工具,向永霞的双手磨出很多老茧,还有很多伤疤,那是当年对工具不熟悉时被砸伤的。

  “这工作又脏又累,你受得了啊?”很多同龄女孩这样问向永霞。

  “没办法,我喜欢得嘛。”向永霞说,每当看见一件件石雕作品完工,她就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她最满意的一幅作品,是为某酒店做的《清明上河图》一个角落的浮雕。

  收入高,一个月有六七千

  每天“混”在男石匠队伍里,向永霞认识了来自遂宁的小伙子赵建波。在干活、钻研技术的空暇中,两人互生好感。第二年,便结婚生子。如今,他们的孩子已5岁。

  由于二人终日忙于工作,加上工作环境恶劣,只好将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帮忙照顾。

  7年来,土桥的所有雕刻厂、雕刻铺,向永霞几乎都干过活。“一天基本收入是两三百元,算下来一个月有六七千。”她说,如果夫妻俩加起来,上万元月收入不成问题。

  向永霞夫妻与一家石材厂老板关系很好,前年,他们入股这家厂,合伙经营。

  “老板娘,你来了!”一看到她出现,其他石匠工人就热情地喊。

  “哪里是老板娘嘛,还是跟你们一样……”向永霞有些脸红地说。

  向永霞的23岁弟弟,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泥塑专业。“我肯定是没机会进学校学习了,就把手上的活干好吧。”向永霞拿起工具,沉浸在“叮叮”打磨声中,她下一步打算成立一个石材厂。(刘晓娜 吴小川)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