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菊花男”:最大心愿是儿子能好好读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汶川地震“菊花男”:最大心愿是儿子能好好读书

2010年09月27日 10: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地震前,何先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平常在山西铁矿打工。

  地震后,何先通共失去了12名亲人,他每天给妻子送一束菊花,在地震遗址上一边守候一边卖花。

  “古有守孝三年的说法,希望自己也能守孝三年,为了那段刻苦铭心的记忆……”自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落成起,何先通便成了那里唯一的卖花人,他每天都要给妻子送一束菊花,还要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一长年坚持、让人落泪的真情之举,何先通被媒体誉为“菊花男”,他的故事也感动了一位姑娘,如今两人重新组建了幸福的新家庭。

  对于未来,何先通常常充满信心地对人说:“我在废墟上守望出新生活,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何先通,世代居住在青川红光乡东河口村三元坝社。“5·12”汶川大地震前,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张发英温柔贤惠,儿子何元凯大学在读,平常自己在山西铁矿打工,月入万元。家有电冰箱、空调等电器,日子红红火火。

  “5·12”汶川大地震来袭,充满川北风情的东河口村消失了,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

  在这次地震中,除开在成都上学的儿子,何先通共失去了12名亲人。但是,灾难并没有将这名坚强的川北汉子打倒。

  为了纪念那场大灾难,当地政府在东河口村地质爆发点处建起了地震遗址公园,公园落成,何先通便成了那里的卖花人、扫墓人和讲解员。他每天给妻子送一束菊花,把园内祭奠台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

  去年7月,来自云南的青琳(化名)独自来到东河口地震公园祭奠“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逝去的人们。

  “在买花时听老何讲述着他和东河口的故事,发现他是个坚强、痴情的男人后,才临时决定留下来和他一起守望着这里,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很不容易。”就这样,这里每天都有她和老何一起劳作的身影。现在,两人已结为连理。

  “快两年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在这附近建起了新房,目前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卖些祭奠用的香、蜡、纸和儿子从成都批发来的菊花,一支花能有1元左右的利润,现在只希望儿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好好地活着。”何先通将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对于未来,何先通常常充满信心地对人说:“我在废墟上守望出新生活,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你们看,这些房子修得好漂亮嘛!我们村的重建还是很快,现在大家都安定了。”东河口村村支书王均成介绍,在农房重建过程中,东河口村共安置聚集了39户141人,其中因地质灾害,跨村社安置14户57人,每户建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基础设施上,该社新建人饮设施1处、堡坎12000多立方米、排洪沟800余米,硬化院坝4000余平方米、入户路1200米,架设供电线路3公里,水、电、路全部畅通。

  “在产业恢复重建上,我们动员广大农户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种植业,以长毛兔为主的养殖业,以劳务输出增加收入。”王均成称,通过风貌改造、庭院硬化、绿化和美化,东河口村以打造震后新村、建设农家乐的形式,鼓励群众利用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发展旅游业。

    东河口村受灾数据

  “5·12”地震后,东河口村消失了,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废墟下。

  重建数据

  重建过程中,在东河口村建起了第一个汶川大地震遗址公园。目前,共安置聚集了39户141人,其中因地质灾害,跨村社安置14户57人,每户建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新建人饮设施1处、堡坎12000多立方米、排洪沟800余米,硬化院坝4000余平方米、入户路1200米,架设供电线路3公里,水、电、路全部畅通。(苗志勇 刘陈平)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