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被砍伤 倔强母亲苦苦蹲守21天擒住疑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儿子被砍伤 倔强母亲苦苦蹲守21天擒住疑凶

2010年10月19日 08:39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王秀枝每日在天桥上苦守,望着对面的窗户。 记者程铭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9月17日凌晨,广水来汉打工的17岁青年熊成(化名)上网时,与在网吧认识的一名女孩发生纠纷,结果女孩喊来同伴,将其脸部、手腕等处砍伤,共缝合38针。警方多次布控未能发现疑犯踪迹。

  熊成的母亲为擒疑凶,在疑犯家附近独自蹲守21天。前晚7时许,终于发现疑犯在家中出现,报警后民警迅速将嫌犯抓获。

  网吧起纠纷

  儿子被人砍伤缝38针

  今年40岁的王秀枝是广水市蔡河镇人。昨日,记者在中山医院见到王秀枝时,她一谈起17岁的独子熊成,泪水就止不住流了出来。

  王秀枝告诉记者,今年初,她带儿子来汉打工,现在六七个月过去了,让她没想到的是,钱没挣到多少,儿子反被人砍伤,额头上留下了数道深深的伤疤,现尚在医院接受治疗。

  熊成给记者讲述了事发过程:9月17日凌晨3时许,他到硚口慈善巷的一家网吧上网,上网不到半小时,他和此前在网吧认识的17岁女孩文文发生口角,约10分钟后,文文带着一男一女再次来到网吧,用水果刀往熊成的头部、腕部乱刺,然后扬长而去。

  事后,熊成被闻讯赶到的父母送到中山医院治疗。当时,他的额头一处人字形伤口缝了18针,枕部一处伤口缝了2针,右前臂有两条伤口,分别缝合6针和12针,总共缝了38针。随后,硚口区公安分局六角亭派出所介入调查。

  派出所立案

  民警多方追捕疑凶未果

  案发后,王秀枝与丈夫请求警方迅速抓凶手。9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刑科所硚口鉴定所评定熊成的受伤等级为轻伤重型。六角亭派出所遂将此案定性为故意伤害案,并对涉案人员展开追捕。

  经调查,警方确定涉案重要嫌疑犯之一的文文,家住中山大道与利济北路交会处的一处民房。民警曾接连4天4夜蹲守在其家附近,可没有发现文文。随后,他们怀疑文文藏身在附近的旅社里,还一一进行了排查,可也没有发现文文踪迹。

  为追讨说法

  犟母亲在天桥上艰难蹲守

  王秀枝与丈夫及儿子在武汉打零工,三人每月挣的钱加起来才3000多元,除去一家三口在武汉的租房、吃饭等开销,王秀枝一家每月节余不过1000多元钱。

  王秀枝告诉记者,儿子受伤入院后,前前后后已经花去了1万多元,他们几乎掏光了身上的老本。现在,因手头没钱,儿子已经停医停药了。在警方调查的同时,她也按捺不住,决定亲自蹲守,为儿子讨一个说法。“不管她跑到哪里,总是要回家的!”性格倔强的王秀枝从警方口中知道文文的住处后,便打定主意,在文文家门口蹲守。

  经多天观察,王秀枝发现,文文家附近的人行天桥是最好的蹲守点。

  从9月26日起,王秀枝给儿子送完午饭和晚饭后,几乎每晚都要走上这座天桥,驻足观望。

  王秀枝说,最初,她一人傻傻站在天桥上,一站就是一个晚上,天桥上人来人往,为了避免引起他人关注,她假装靠在栏杆上看杂志,暗地里偷瞄对面的窗户。“晚上6点过后,嫌犯家里才会有人……”经过几天的观察,王秀枝基本摸清了疑犯家里有人的时间。于是,她便将蹲守时间定在晚6时至次日凌晨2时。

  有时候,她站得实在累了,就把杂志垫在地上,席地而坐;遇上雨天,她就打把伞,从不肯离开。整个国庆长假,王秀枝站在天桥上,看着过往的人群心里在流泪。“人人都是全家在过节,只有我家最苦,孩子住院,老公打工赚钱,我还得守着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人。”王秀枝说,可正是这样,让她觉得自己更该坚守下去。

  苦守21天

  窗台上的球鞋暴露了嫌犯

  10月18日晚,记者跟随王秀枝来到汉口中山大道与利济北路交会处的天桥,看到对面是一栋三层高的民房。王秀枝指着其中一个窗户称,正是窗台上突现的一双球鞋,让她的蹲守出现了转机。

  王秀枝说,前晚6时许,她像往常一样往天桥方向走,突然感到有些不一样:“疑犯家的三层楼楼房,多数时候只有二楼的灯亮着,前晚三楼的灯也亮了。”她欣喜若狂地走近一看,发现窗台上多出了一双年轻人才穿的深色球鞋。

  当时,王秀枝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文文一定是回家了。一小时后,窗户边出现一个女孩,正准备关窗子。“她关窗的时候,还探出头来,往两边望了望。”这一望,让王秀枝看清了女子的面貌,正是警方苦苦要找的文文。

  王秀枝立即报警,六角亭派出所民警赶到后,也证实此女正是他们要找的嫌犯文文,遂将其带回所内调查。

  昨晚,六角亭派出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他们仍在对该疑犯作进一步的审查,并在查找另外两名同伙的下落。 (楚天都市报记者舒均 李力力 实习生郑子凤)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