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祭祀发展十年仍不温不火 虚拟就一定虚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网络祭祀发展十年仍不温不火 虚拟就一定虚弱?

2010年10月20日 11: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网祭,但大多数人仍然只愿意选择传统的祭祀方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0月16日,重阳节。横沥镇村尾村的阿成一家人一大早就来到祖坟前磕头祭祀。同一天,他远在武汉的妹妹阿莹则打开电脑上网,点击“天堂公墓”纪念网,进入“杨氏家祠”,利用鼠标完成一系列祭祀程序……

  近年来,在东莞,重阳节已经成为继清明节之后另一个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日子。同样在近些年兴起的是网上祭祀,这一新型的纪念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人不再扶老携幼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网上纪念馆,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寄托自己的追思和感怀。尤其是在东莞,外来人口众多,他们在重阳节或清明节没有时间回家祭祖,网络祭祀便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便捷方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络祭祀显得还有些遥远。2007年,民政部曾专门下文,倡导绿色文明的网上祭祀活动。然而,从第一家网上祭祀网站建立至今已有10年,网络祭祀却一直未能真正的火起来。这一方面是限于传统观念的阻碍,另一方面也与网络祭祀的发展尚不规范有关。

  一家人的两种祭祀方式

  10月16日是重阳节,横沥镇村尾村的阿成一家人早早起床,手捧黄纸香烛来到附近的山头上,在祖坟前开始磕头祭祀。而同一天,阿成远在武汉的妹妹阿莹则打开电脑,拉开网络收藏夹,点击“天堂公墓”纪念网,然后进入“杨氏家祠”,利用鼠标完成上香、献花、敬酒、敬茶、摆放贡品、点歌等一系列程序。

  阿莹在武汉读博士,因为忙着做科研项目,近两年重阳节都没有时间回家祭祖。今年年初,阿莹在网上看到了关于网络祭祀的新闻,一时好奇,便搜索进入到一个祭祀网站。

  “页面古典凝重,我当时就被网页的设计吸引住了。”阿莹说,当时已有很多人申请注册了纪念馆,里面贴着家人的照片,十分温馨,“我当时便想到了我去世2年的爷爷,特别有感触。”

  阿莹随即在该网站注册了一个免费纪念馆,装饰好网上墓园和网上灵堂,将去世的先辈照片制作成动感相册,并选择了一首怀旧而温暖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此后,不光是重阳节和清明节,阿莹基本上每周都会到网上纪念馆看看爷爷的照片,有时还会留下一些心灵感悟的话语。阿莹说,她常年不能回家祭拜先祖,于她而言,网络祭祀让她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寄托情感的方式。

  网络祭祀形式多样受推崇

  事实上,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网络祭祀,发展至今已有10年历史,并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祭祀方式”,受到不少网友的推崇。

  2000年,国内首家祭祀网站———网同纪念网创立,网上祭堂随之出现。此后数年,全国提供网络祭祀服务的网站达到近百家,共建起了四万多个网络纪念馆。

  网络祭祀的程序十分简单。网友在网上搜索进入一家祭祀网站,申请注册,便可为故去的亲友建立纪念馆,不但可以上香、祭酒、献花、点歌,还能附上逝者照片、生平介绍以及撰写祭文和生前故事,甚至还可上传逝者的视频,以示对故人的凭吊和怀念。

  一些祭祀网站的设计也日益精细。比如在“天堂之家”纪念网,网民建立的纪念馆被分类排列,每间馆的页面上方是逝者的相片,来访者可以点烛、献歌、献花。仅“点烛”一项,便有多种香烛可选择,如“晶莹烛”、“重聚烛”、“天籁烛”等,还可选择各种背景音乐。

  除了为逝去的亲友建立网络祭堂,一些青少年网友还开始流行为逝去的明星建立纪念馆,比如张国荣、梅艳芳等人的“粉丝”就在一些网站为明星建造了漂亮的网墓。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为民族英烈、公众人物进行网络祭祀的潮流也正在兴起。比如,“民族魂”网站便是专门为纪念民族先烈而建,这家公益网站收录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英烈310127人,此外还分别列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馆120多个,开通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等网上纪念馆20多个。每逢清明节和纪念日,不少网友都进入这些先烈的网络祭堂,以饱含情感的留言表达对先烈的怀念和敬意。

  网络让哀思超越地域

  阿莹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大,在重阳节、清明节等节日,许多人往往不能回到家乡祭祀亲人,网络祭祀便是最好的选择。

  阿莹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共同心声。尤其是在东莞,外来人口众多,网络祭祀的潜在群体更加广泛。在常平某国企工作的吴小姐是四川人,她也是网络祭祀的拥趸。吴小姐说,网络祭祀,既能让身在异乡的人通过网络纪念馆寄托哀思,又将一切程序便捷化。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因积极倡导网络祭祀,而被称为“中国倡导网祭第一学人”。他认为,网络祭祀有相当多的益处,比如环保、无污染、不会造成浪费,安全、不会诱发火灾,也不会滋生民间大肆修坟的风气等。“每年的祭祀高峰期,扫墓的人都会造成交通拥堵,而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也会导致纸钱乱飞,灰烬遍地,甚至引发火灾。”

  夏学銮说,网络祭祀的一个更功德无量的事情在于,它可以用来祭奠重大自然灾害、战争中丧生的人们,以及英雄烈士们。比如“5·12”汶川地震,所有人都想寄托哀思,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到四川去;再比如大家对革命烈士有感情,想表达感恩,但是各地烈士陵园安葬的只是本地的烈士,你不可能今天上井冈山明天去延安,地域性太明显了。网络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近年来,网络祭祀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倡导。2006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发出通知,“倡导网上纪念,号召殡葬业‘破千百年丧葬陈规陋俗,树新世纪祭祀文明新风’”。2009年初,中央文明办以2009年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通过组织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内容融入到现代文明的形式之中,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追思载体,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