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太累小城市无味 城市何时成为真正的"家"?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大城市太累小城市无味 城市何时成为真正的"家"?

2010年10月20日 17: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就在“城市病”日渐尖锐并不断挤压人们幸福感的时候,“中国十大休闲城市”近日出炉,由此引发反思的涟漪。城市究竟能否“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又该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什么?现在提倡休闲城市,究竟是为时过早还是已经迟了?

  大城市太累 小城市无味

  “在大城市里生活真累。每天在路上要堵几个小时,一辈子的工资买不起一套房子,孩子打出生起就得预订幼儿园,有时候想想,真不如回老家算了……”朋友聚会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牢骚和抱怨。

  然而说归说,真正下决心“逃离北上广”、扭头回老家的仍是少数。担心回家“没出息”、机会少、生活单调而枯燥,成为很多人不得不留守的原因。毕竟,大城市的资源和机会更集中,构成了天然的吸引力。

  大城市太累,小城市无味,挣扎而矛盾的人们难免要问,城市真能“让生活更美好”吗?为什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带来的不是幸福感的提升?

  1992年,北京市第一条环城快速公路二环路建成通车。紧接着,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城市迅速扩张,出现以一个中心为原点的“摊大饼”模式。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在政策鼓励下不断增长,目前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50万辆,增速世界罕见。

  追溯城市的发展路径,不难看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是“中心”和“GDP”。一方面,城市的公共资源和设施往往集中在单一的中心,地区资源又集中在一个中心城市;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以经济功能和GDP为唯一指标,忽视了城市的生活功能。

  于是,当“城市病”成为焦点,人们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这种单一的城市化模式。城市的发展理念似乎面临拐点:从“经济功能”到“生活功能”的转变,正在悄悄逼近。

  城市发展的拐点:从“经济”到“生活”

  “在北京和上海上下班需要两个小时;在杭州,去西湖喝一次茶路上就需要一个半小时;从南京到北京的空中时间比路上时间还要短;我们吃饭要排队,上厕所要排队,看病也要排队,请问这是我们需要的城市吗?我们的城市究竟怎么了?”

  在《小康》杂志社日前举办的主题为“休闲与城市品质”的2010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集中和共同爆发的“城市病”,多个城市的市长已经开始反思。

  银川市副市长李卫东在论坛上说,目前促进休闲发展往往是由政府做基础设施,向前推进,并认为城市应该很美好很漂亮,但是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空间?当城市出现拥堵、各方面服务跟不上时,或很多人说“我的休闲就是睡觉”时,城市的休闲品质还有多少?

  成都市市长助理周鸿德认为,休闲产业能提高一个城市的品质,而加工制造业只是对于城市量的扩充。要提高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居民休闲的生活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个城市怎么样,大家的第一感觉不是看经济水平怎么样,而是对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感受,概括起来三个方面,消费方面的服务方不方便,社会的服务方不方便,精神享受方不方便。”

  周鸿德介绍说,在这一理念下,成都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提高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政府出钱建设所有学校;按照卫生部门的标准统一建设乡镇卫生院,“这些都是给大家构造好的环境”。

  在提到为居民提供良好休闲环境时,南京市副市长陈刚介绍说:“南京的玄武湖和中山陵两处景区将永久免费开放,而仅中山陵一年免费就要减少两亿元的收入。目前我们还在积极计划将更多公园免费开放,并将紫金山和玄武湖地区打造为中央公园,进一步提升城市休闲品质。”

  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王军也认同这一做法:“各地的政府官员都要去创造一些可以让人们零花费的场所,我想这是我们应大力推进的。”

  休闲城市,就是让城市成为一个“家”

  就在市长们讨论休闲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时,也有人质疑,在居住权、健康权等基本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讨论如何休闲和如何建造休闲城市,是否有些为时过早?

  对此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认为,目前我们仍处于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时代谈休闲,确实有很多矛盾。现在讨论休闲城市,应该从城市化方式和文化构建入手,引导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探讨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该留下什么遗产。

  不管哪一个城市的发展,以前都很注重城市要有标志性建筑,要有标志性的历史街区和项目。杨振之说,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人与城市融合的问题。

  在这次的论坛上,“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城市应按照如何方便人们生活,而不是如何实现经济目标来规划”已经成为市长们的共识。

  巢湖市副市长刘孝华说:“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最终发展还是人的发展,个人要实现和谐宁静,城市要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希望市长都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家长,让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五大连池市副市长于兴梅说。 (记者 舒静)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