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珠海立法规定男女如厕比例1:1.5 获网友盛赞

2010年11月05日 06:0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拱北口岸宽敞的公厕门口也经常看到女士排长龙上厕所的情形。

  厕位重女轻男 彰显社会进步

  统筹:记者陈治家

  文/记者王广永、廖嘉明、代希奎、陈治家图/记者陈治家

  珠海率先立法规定男女如厕比例应为1:1.5获网友盛赞 深圳将就“性别预算”立法 佛山公厕已按1:1.5设置蹲位

  1989年,建设部就规定,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必须达到2∶3,至少是1∶1。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仍为1∶1。珠海率先立法规定男女如厕比例应为1:1.5,引网友热议,称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记者在珠三角各市调查发现,佛山公厕已按1:1.5设置蹲位,深圳市妇联建议从立法层面上规定,在制定公共政策前,先开展性别分析。

  近期,网络上关于男女厕所的话题变得异常火热,起因缘于本报率先报道珠海立法规定从12月1日起新建和改建公共厕所,女厕厕位比例不低于男性厕位的1.5倍(本报10月29日AⅡ9广东新闻版曾作报道)。

  昨日,记者从珠三角各地了解到“女性如厕苦于男性”在众多城市均较普遍,如何解决好男女厕所的问题一直考验着城市管理者。

  直击:

  公厕前的“维权”运动

  昨日记者在拱北口岸现场了解到,在出境大厅的公厕门口,女士的队伍从厕内排到了公厕门外。一位林姓警官表示,作为每天有二十多万人次出入的超大型口岸,虽出入境大厅均配有大型公厕,但每逢出入境高峰,女厕门前排长龙的现象随时可见。

  林警官介绍,曾有一次他亲见一群女性同胞,在厕所门前进行“维权”运动,几名女士久候都没等到如厕的机会,于是几个人一拥而起,守住男厕门口,其他女性轮流进入男厕。

  在深圳万象城与深圳地铁一号线大剧院站连接的B1层女洗手间里,记者难忘这一幕:在只有4蹲位的女洗手间里,“妈妈,我很急。”5岁的小女孩怯怯地“提醒”着妈妈,在她们前面,仍有5个人在排队,“宝宝先忍着,马上就到了。”又过了3分钟,小女孩没忍住,就在洗手盆前“就地解决”了。

  网友:普遍赞赏增多女性厕位

  上月29日,本报率先报道珠海立法规定男女厕位比例,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留言,普遍赞赏这一做法。

  网易火星网友 [nikgk] 发帖称此举为社会进步的象征。网友zhuhaiyzh表示,虽然身为男性,但支持珠海市政府的这项立法。

  各方说法

  1:1比例明显不合适

  早在1989年,建设部就出台了关于“城市环境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要求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必须达到2:3,至少是1:1。

  珠海市女联主席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公厕男女厕位比例执行的1:1,从生理上讲,女士如厕时间明显多于男性,因此这个比例已经落伍。

  佛山市一政协委员今年在当地的两会期间直指男女厕位问题,他引用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证明,男性如厕时间平均30~35秒,女性如厕时间平均70~75秒,即女性如厕时间会是男性的2倍多些。

  其次,男性如厕频率相对小,女性如厕频率相对大,即女性如厕频率约是男性的1.5倍。

  城市连线

  佛山:已按1:1.5设置蹲位

  昨日,记者从佛山环卫部门了解到,目前佛山的男女公厕已按1:1.5的比例设置蹲位,并非按1:1的比例设置。

  环卫部门称,佛山早已进入老龄社会,建议增加孕妇专用蹲位,以及为女性老年人、残疾人设坐式便器等建议值得吸收。

  深圳:拟为“性别预算”立法

  昨日,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妇联今年年初将《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条例》纳入立法计划,明年将提交深圳市人大评审。

  “目的不是要规定女厕和男厕的比例是多少,而是在立法层面上规定制定公共政策前,开展性别分析,把性别预算考虑在内,提前把一些可能存在的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问题考虑进去。”深圳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余长秀介绍,“香港前期把男女公厕数量比定在1:1.5,不久前又调整到1:2,可见,什么样的比例才是最适合的,要根据具体的性别分析。”余长秀说。

  东莞:仍按1:1比例设置蹲位

  东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黄科长表示,自2006以来,东莞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591个村或社区必须按30万元一座的标准新建至少一座2类以上公厕,目前新增1300多所公厕。这些公厕建设时就有考虑到男女差异,但仍然按照数量、面积1:1比例建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