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北京部分农村公厕建3年一次未用几成“摆设”

2010年11月10日 08:4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去年以来,为落实《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市规划建设了2000多座农村公厕,但许多公厕目前存在管理不善、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近日,本报接到昌平区马池口葛村、顺义区张镇李家洼子村、顺义区赵全营镇马家堡村部分村民的来信,反映已建成的许多公厕长期不开放,无法使用。他们希望派专人加强管理,让政府投资建设的这些公厕真正发挥利民、惠民的作用。

  公厕3年前就建好却一次未用

  赵全营镇马家堡村公厕成摆设

  11月8日,记者驱车来到赵全营镇马家堡村,在村子的中部,找到了村民反映长期不用的那个厕所。只见公厕的标志牌仍在,但门把手已坏,防盗门的面漆已掉,锈迹斑斑。几个村民向记者抱怨:“几年前厕所就建好了,可到如今,一次都没使用。”

  有村民还指引记者来到村西,看到刚刚建好的另一座条件更好的厕所,也是铁将军把门,无法使用。村民说,如此高级的“五星级厕所”,咋成了摆设呢?

  公厕硬件条件不错却疏于管理

  一些村子缺钱缺人手使公厕闲置

  顺义区张镇李家洼子村在今年6月就建了一个公厕,与村委会只隔了一个铁栅栏,这个公厕外观很好却大门紧锁,无法使用。原来,这么气派的公厕因为离村民居住地有500多米远,村民上厕所近的要走五六分钟,远的要走近二十分钟,导致没人愿意使用。村主任告诉记者,建公厕不能占耕地,村内又没有地方,只能建在村外。加上他们村子不富裕,没有钱雇专门人员管理和保洁厕所,所以,投资十几万元建的公厕,只能空闲在那里。

  据记者了解, 顺义区一些乡镇农村公厕的使用率非常低,大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张镇李家洼子村周边的3个村子,新建的公厕只有一间算是名义上的开放,公厕门上虽然写着开放时间,但能不能使用,要看村民的运气了,一般上下午只开放一两个小时。因为管理公厕的保洁员还兼职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顾不过来。很多农村公厕的日常管理费用没有落实,管理人员也缺乏,导致公厕管理不到位,村民无法正常使用。

  马池口葛村村民也给本报来信说,葛村去年共建好两座公厕,但至今无法使用。村委会解释说,是因为公厕的水管过细、漏水等原因,暂未投入使用。但拖了很长时间,村委会也未对公厕进行整修。

  顺义将给每座公厕拨付3万元

  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理责任人

  2008年下半年,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一项是要求在村内建设卫生公厕,没有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户厕要得到改造,切实改善和提升本市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要求有条件的村子每村建2所公厕,由市、区两级财政拨付建设资金。

  据顺义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顺义区全区已建成近500所农村公厕,其中一部分可以正常使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不能占耕地建公厕,因此许多公厕的选址离村子较远,村民不习惯跑远路上厕所,造成许多厕所形同虚设。二是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全区许多农村公厕日常基本上没人管理,原因是既缺资金,又缺专门的维护人员。有些村子让卫生保洁员代管公厕,难免出现管理跟不上的问题,有些保洁员干脆把公厕常年锁起来,不能物尽其用。

  如何解决好已经规划建设好的农村公厕“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呢?顺义区市政市容委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他们将把农村公厕的产权和属地管理的关系明确,即全部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并落实管理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出资,每个公厕每年拨付2.5万-3万元的管理费、水、电费,并由各村派专人负责公厕的日常管理和保洁,做到按时向村民开放,服务村民。(记者 孙小杰 通讯员 师铨泽)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