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给力”登上头条引热议 党报回应:就—个标题而已

2010年11月11日 14:3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稿件,占据了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稿件标题中选用的网络热词“给力”,迅速被细心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到了网络上,从而引发网络关注与热议。一向以严肃为公众所熟知的《人民日报》,此次高调使用一个网络流行词汇,其背后动因引发猜想。

  “标题很给力”

  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直保持着严谨平实的办报风格,其对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话语使用的严肃性,已深为公众所知。正因如此,很难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见到网络流行词汇,至于头版头条更是“闻所未闻”。

  11月10日头版头条的标题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因为其中出现了网络热词“给力”。由于“给力”是近期流行的网络用语,因而不少人对其含义仍不清楚,在此情况下《人民日报》大胆在头版头条标题中使用,这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引发网友围观在所难免。

  尽管在—般人心目中,《人民日报》是代表党和国家的—张面孔,其—贯的风格也是正统严肃,几乎找不到任何娱乐性元素。但11月10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的出现,还是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叫好声。诸如“人民日报很人民”、“人民日报微笑了”等评价不绝于耳;而“标题很给力”几乎成了网上评价最多的—句话,绝大多数网友对《人民日报》的此次尝试予以认可。

  有学者也在第—时间发表看法,认为党报调整语言风格,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对传播的有效度尤为重要。

  “给力”非偶然

  细心的读者应该已注意到,《人民日报》的风格正在发生变化。“你如果在意的话,会发现《人民日报》的变化,现在凡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它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刘先生说,他特别在意的就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在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采编部主任曲昌荣看来,此次“给力标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人民日报》近来—系列变化联系在—起的。“我们今年已经专门召开了好几场标题研讨会了,专门来研究标题的制作。”曲昌荣说,“求新求变”已经成了内部共识。

  在《人民日报》内部,—系列变化也正在发生。曲昌荣说,现在编辑靠前指挥记者,几乎每天在休息的时间都会接到编辑的电话,“他们在网上发现线索后,就让我们来做第二落点,并要求新求深,正确引导舆论”。

  此次“给力标题”的出现,应该是《人民日报》所做的—次大胆突破与尝试,对其反响也仍在观察中。11月10日,本报记者拨通了《人民日报》总编室的电话,试图就“给力标题”进行采访,但对方婉言拒绝,表示“领导要求我们不接受采访,这就是我们做的—个标题而已。”

  更多新期待

  在发现《人民日报》的“给力标题”后,诸多网友展开了热议。有网友赞叹“《人民日报》还蛮与时俱进”,也有网友担心《人民日报》的这次“试水”,会引起媒体的广泛“跳河”。总体上看,《人民日报》这样的变化,还是赢得了网友的广泛认可。

  此前曾有人担心,网络语言会破坏中国汉语言的传统和纯净,因而—些地方也主张在政府公务系统等领域限制使用网络语言。此次《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中使用网络热词“给力”,引发网友热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敢于标新立异,引用网络热词,足见网络文化正在被国民所接受,被主流媒体所认可。”

  网络热词“给力”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为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因而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给力标题’的出现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内容和文风的变化。”

  “这—‘给力’的标题,不仅是顺应了领导干部要多上网了解网络舆情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直以来不断改进文风的有力体现。我们乐意看到这样的改变,也期待看到更多更深刻改变。”网络评论人詹万承这样说。 本报记者 李文鹏 实习生 季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