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女子助人求学借出25000元 借债男子毕业后无音信

2010年11月15日 15:5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年了,黄燕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两年前,她在昌平区开了家小饭馆,一位在当地某大学就读的男生哭着走进她的店门,求黄燕借给他25000元交学费。黄燕借了,但此后再也没有了这个男生的消息。

  助人求学慷慨解囊

  黄燕曾经靠做小买卖有了些积蓄,2008年,她从老家湖北来到北京昌平区,在一所大学旁边开了家小饭馆。就这样,她认识了王羽。

  王羽那时正在读大四,经常和女朋友到黄燕的饭馆吃饭。一天下午,王羽又推开了黄燕的店门,但常伴身边的女友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面貌苍老的中年男人。两人吞吞吐吐,先讲了许多客套话,然后对黄燕说:“大姐,我家现在实在没钱交学费了,不把欠学校的学费补上,就没法毕业。”王羽告诉黄燕,中年男人是他父亲,愿意为他担保。整个下午,黄燕给所有在北京的朋友打了电话,凑齐25000元现金,交给王羽父子,换回了一张欠条。

  生意惨淡讨债遇阻

  事实证明,这张欠条的作用实在有限。2009年,黄燕生意遇挫,赔光了所有积蓄,但是她没有离开北京,辗转于各远郊区县,做些倒卖水果等小买卖。日子越过越窘迫,丈夫对黄燕以前做过的种种助人为乐的事开始抱怨个不停,怪她败家。黄燕想到了王羽的欠条。“已经过了还钱的日期,我得要债了。”她拨打王羽留下的手机号,谁知已成了空号。

  黄燕当时就蒙了,她来到曾经开饭店的大学,找到校领导,要求查询王羽的去向。可学校说王羽毕业后没有马上就业,他们对此爱莫能助。黄燕只好自己在学校里打听,可是她对王羽一无所知,除了这个名字。

  黄燕把案子报到当地派出所,办案警官根据欠条上写的身份证号查到了王羽的住址,但那边的房子早已转卖给别人。黄燕把诉讼状交到法院,但接待人员表示这无法立案,因为联系不到当事人,连传票都无法送达。黄燕明白了,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帮助她。黄燕再次来到学校,逢人就问,终于被她找到了线索。

  一年追寻失信之人

  2010年3月,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了黄燕手机上,对方称自己曾与王羽在一所大学读书,可以帮她提供王羽的线索。他这样跟黄燕说:“这事王羽干得不对。做人不能没良心。”此后,这位同学通过多方打听,一旦了解到王羽出现的地点,就马上通知黄燕。很多次,黄燕都扑空了,等她赶过去,王羽早已离开。有一次,王羽的身影出现在昌平某企业园区,面对园区保安和当地民警,黄燕又把自己的遭遇重复了一遍。民警帮她把园区内所有摄像头的录像都调出来,挨个看。保安打电话给园区内上百家企业,询问有没有叫王羽的员工。结果仍是失望。

  直到2010年11月7日,黄燕接到同学的电话,说已找到王羽居住的地方。这位同学一直在王羽楼下监视着,等待黄燕的到来。当天,王羽被黄燕的两位表兄抓住了。进了派出所后,警察拿着欠条,训斥了王羽一顿。黄燕和两位表兄日夜看守,生怕王羽再跑掉。在派出所里,王羽对记者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可我真的没有钱。我刚毕业一年,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才3个月。我母亲还有癌症。”黄燕去过王羽的住处,她对记者说:“他现在住的地方有暖气,有淋浴,比我租的那屋还好呢。”

  昨天,黄燕给记者发了这么一条短信:“王羽他没钱还。他妈妈癌症末期,他爸爸今天哭着给我打电话,哀求放过王羽。王羽最后换了张每月还我1000元的欠条。算啦,得饶人处且饶人。”

  记者手记

  王羽并非没有廉耻之心,何况他还受过高等教育,明白诚信立人,知恩图报的道理,只是窘迫的生存状况让他选择了成本更低的逃债。对此,律师张宇表示,债权人在借债前应掌握对方的资信状况,并落实好担保和抵押措施。“目前我国还缺少广泛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公布机制。如果欠债人因欠债无法申请贷款,失去就业机会,使逃债变成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欠债人就会主动寻找解决途径了。”(记者 黄敬)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