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企业污水排放“坑储” 担心污染村民不吃自家粮(2)

2010年11月24日 11:30 来源:长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废水流向哪里?

  11月份以来,容城县环保局上上下下都很忙碌,除了迎接上级检查,还要应付各路媒体的采访。据容城县环保局工作人员透露,好长时间都没过过周末了。

  然而,沟渠、大坑里的黑水犹如村民的眼中钉,长达十几年的存在早已让他们内心惶惶。记者将探访中看到的现象和问题以及村民的担忧,如实地反映给了容城县环保局。

  容城县环保局副局长姬永奇表示,记者所去的上述四家企业都是获批“坑储污水”的企业。自2000年实施“一控双达标”(“一控双达标”是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2000年要实现的环保目标。“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到2000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后,该县共有9家规模企业得以留存,并被获批“坑储污水”的排污方式。“目前,我县现有的规模企业排放标准都能达标,且都有自己的处理设备。”姬永奇如此告诉记者。

  容城县环保局对全县重点企业的排污进行了这样的解释:“9家企业均属合法企业。我局对县城重点企业设有一支专门的监察队伍,同时在重点企业派有专门的驻厂员监督企业,多局执法人员经多次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并能稳定达标排放。”

  对于部分沟渠内水质颜色较深的问题,容城县环保局监察一大队队长杨屹立解释说,水在排出厂的时候并不黑,只是微有颜色,之所以黑是由储水池有不少布的绒毛和染料的长时间沉积造成的。

  应记者要求,杨屹立队长和记者一起重返荣升印染厂,进行实地取水样调查。

  进入荣升印染厂厂区,记者看到两个大型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污水净化池冒着大量黑色的泡沫。

  近距离观察排污口处的废水,记者发现废水较为透明,视觉上和坑内废水迥异。工作人员用绳子系着烧水壶沉入大坑中,从坑内提取了水样,并倒入一白色塑料水桶中。在倾倒时,水质看上去和排污口处的废水并无两样,不过,倒进白色塑料水桶中,水样还是显现出灰黑色。荣升印染厂的工作人员说,废水水质绝对没有问题。杨队长说:“这水里绝对不含重金属,可能PH值略有差异。”

  看到这样的水样,记者心中的疑虑稍稍打消,但随后一个疑问又涌上心头。

  据了解,容城现存9家重点造纸和印染企业大多数都建厂20年以上,按照2000年实现“坑储”的话,也已经向大坑和沟渠排放废水10年了,但记者所见,无论是沟渠还是大坑,只见水往里面排,不见坑渠满,甚至一些沟渠里面的水量并不大。按照“坑储”的技术要求,储水坑渠都必须进行防渗处理。不过,按照“规模企业”最低设计生产能力,印染厂年印染量在1000万米以上,造纸厂年产10000吨以上(2000年标准),其废水排放量自然小不了(具体数字环保局没有透露),这对于一个容量有限的不渗不漏的坑渠,实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排放了10余年的废水到哪里了?来自容城县环保局的说法是,以前部分村民曾用废水浇地,即使是现在有些企业也向村民“卖”水:谁用他的水,谁就能获得一袋化肥的补偿。

  -“坑储”留待何时?

  据介绍,容城县于2008年已建成日处理量为12000多吨的污水处理厂,其中日处理生活废水七八千吨,工业废水两三千吨。杨队长表示:“新企业的开工,废水处理只有两种途径,要么处理后排放河流,要么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目前,容城县已有三家企业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杨队长说,按照他的个人理解,“坑储”的未来使用寿命不会太长,但是具体期限也不好说,因为上边还没有具体的文件。对现有废水坑储企业,按照省、市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相关规划要求,实现废水集中处置、集中排放,尽快取消废水坑储方式,今后对新建项目一律不得批准采用坑储的方式处置工业废水。

  国家环保部已将今年确定为“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抓好监管减排已成为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关键。显然,容城一县的“坑储”只能代表保定全市排污方式的一个断面。据群众反映,高阳、蠡县、安新、满城等县都普遍存在“坑储”的现象。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坑储”,搜索到的头条消息即为“保定市积极开展清理坑储工业超标废水专项行动”的消息。不过,保定市环保局却对全市的“坑储”排污状况较为敏感,惜字如金,不愿多谈,记者的采访要求也遭到回绝。

  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保定市一级的环保部门对县乡的环境污染监控并不得力,一些较大的违规行为只有通过省环保部门才能纠正。不过,记者从其官方网站上搜索到了保定市环保局局长本年度的工作报告,里面提到了“年内要彻底解决坑储污染,废弃河道的污染,彻底消除污染隐患。”记者 寇国莹 通讯员 李立强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