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农妇牧羊冒出创作灵感 24年笔耕不辍(图)

2010年12月08日 15:35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家古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乡里乡亲的眼中她是邻家媳妇,种地、做家务活样样都干得很不错,而以笔名“古风”出现时她是甘肃省作协会员,省杂文学会会员,300多篇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这就是榆中县清水乡村民杨秀珍平凡而独特的生活。做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却做了一件很不普通的事,20多年来在耕作之余坚持写作,将自己对生活和乡情的感悟凝炼出来,以最临界的感受,用最朴素的文字,刻画出一种田园生活的美好场景。

  农家女24年笔耕不辍

  2010年12月,记者来到榆中县清水乡天池峡村,洁净的冬日阳光照得山村宁静而温暖,杨秀珍的心情也如同阳光般喜悦,她刚收到《读者》杂志寄来的样刊,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文章《像古人一样恋爱吧!》又被《读者》摘录了。欣喜之余,杨秀珍回顾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她的娘家在会宁县,大哥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受大哥影响她喜欢上了文学。1986年上初中时,刚开始写作,她的一篇文章获得学校奖励。欣喜之余,她更加热爱文学创作。1990年出嫁来到榆中县,尽管耕作生活比较艰辛、繁忙,但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写作,常常在劳作间隙中抓紧时间学习。一个农村妇女搞文学创作,肯定会被周围的人们所不理解,她怕村里的人说风凉话,刚开始时偷偷地看书写作,瞒着家里其他人,只有她丈夫一人知道。每当她在家里写东西时有外人进来,就急忙把纸笔藏到被子里。后来外地文友来往书信交流,她老公公不理解,就截留书信后私自拆封,为此还发生过矛盾,后来在丈夫的劝说下,老公公理解了她的追求。就这样,从24年前到现在,没间断过文学创作,发表大量作品后被吸收为省市作协会员。

  放羊间隙坚持搞创作

  “最喜欢在山上放羊时写作!”杨秀珍回忆说,前些年她还没有大量发表作品,不敢公开地写作,放羊时披件羊皮袄,揣上写字板和纸笔,一个人在山上静静地思考、写作,累了就躺在山坡上望着天空出神地遐想。当时她没有考虑过能不能发表,写好后就向各种报刊投稿。直到2004年,她写的《拒绝可怜》在甘肃农民报副刊上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创作信心。记得第一份样报寄来时,她到村中小卖部取报纸,那份惊喜之情至今都很难忘。随着作品越发越多,村里的人们才慢慢知道,经常寄信来的那个“古风”原来是她。

  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是2004年,在兰州宁卧庄宾馆,甘肃杂文协会举办颁奖会,她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是唯一一个获奖农民作者,大会主持人让她站起来时让大家认识一下时,她慌得不知所措。当时参赛的要求是寄10篇稿子,其他人全是打印出来的,只有她是手写稿,那是她一天晚上抄一份,用了10天时间才抄好的。此后,历年的全省杂文评选中,她都有作品获奖。目前,她的各种获奖证书就有20多本,还被评为兰州首届百户农村优秀读书家庭。

  感悟亲情写出好作品

  杨秀珍还是喜欢人们称她为古风,因为这个笔名让她实现了理想,活得与众不同。古风的文章多数是描写乡情、感悟亲情的内容,这是她多年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文字中对人性、家庭和农民有着切身的叙述。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与婆婆关系相处得很好,婆婆去世后她写了一篇文章《怀念》,表达她对婆婆的思念之情。她说当时还是太年轻,自己时常给婆婆发脾气,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可是已经晚了。今年婆婆去世忌日,她又写了篇文章怀念婆婆。对于引她走上文学之路的大哥,她在文章中记叙了大哥艰难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哥对她的关爱。

  说起今天的成功,古风感激地说,这与丈夫的支持不分开,可以说没有丈夫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她所取得的一切。在她的《如果有来生》一文中说,那次作协通知让她第二天参加作代会,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当车费。怀着极其缥缈的希望给丈夫打电话告急。他说下班后送来。可是等到晚上,她感觉没有希望时,丈夫满身灰尘地赶回来了……(彭维国 马军)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