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最猛料网站”走红是因尊重民意 再牛也只是人治

2010年12月14日 10:1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漫画 白白问题贪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曝光警察“遛狗门”、杨湘洪滞留国外、行政人员上网“种菜”、“最牛高尔夫球协会”,到近日曝光“最牛房地产公司”……一起起引人关注的网络新闻,让浙江省温州市小小的民间网站“703”在网民中迅速走红,被称为“最猛料网站”,至今温州已有多名官员因被其曝光丢官。温州市部分领导表示,这样的网站能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

  因替老百姓说了话并让贪官丢了乌纱帽,“703”被称为“最牛”,拥趸颇众,但也有评论者担心这种反腐模式仍属人治,作用有限。

  分析

  走红背后是尊重民意

  当今社会,互联网站是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但有的地方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显得简单和粗暴,如发现网络上有不同声音的言论和反映,就会立即要求网站进行封堵和删除。有的甚至会处理网站负责人,或对表达不同意见的发帖者和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不久前,宁夏吴忠市跨省追捕举报人王鹏就可看作是一个极端的案例。

  毋庸讳言,互联网时代对政府行政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政府和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将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公众通过互联网的质疑和意愿表达,唯一要做到就是理性面对,及时回应网民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对网络民意存不理不睬的“鸵鸟心态”,或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对待网络媒体,政府应当积极进行引导和监管,对网络舆论要做到疏堵结合,更重于疏导。只有当政者尊重民意,在网络上很好地实现官民良性互动,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也只有这样,通过回应网民关切,及时跟进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政府才会更具有公信力。在这方面,浙江省和温州市做法可供借鉴。据报道,一位浙江省委领导称:我常上“703”溜达溜达,看看网民在说些什么、关心什么。如今,温州市公安、环保、建设、消防、民政等部门都把“703”作为观察民意、倾听民生的重要窗口。充分尊重民意,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解决网民所关心关注的问题,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一个负责任的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幸享华)

  担忧

  再牛也只是“人治”

  “703网站”是辉煌的。不过,网站反腐不同于制度反腐。一个703网站的辉煌,未必就能成功解决反腐问题。“网曝”与“媒治”的时代,出现几个能代表民意甚至能成为反腐英雄的网站,实在正常不过。网友的智慧是无穷的,天下论坛多的是,总会有那么几家拥有几个“不合格”管理员的网站论坛能满足民意表达方面的诉求,完成对贪腐现象的披露。此语境之下,“703网站”的走红是一种必然——即便不是“703”走红,也可能是“103”、“203”走红。

  “703网站”反腐,毕竟不如反腐制度那般牢靠硬朗。在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市网宣办对“703网站”采取的“包容、宽容、引导、管理”的原则。问题也正在于此,倒不是说“包容、宽容、引导、管理”没有公信力,它不足以引起公众的信任,而是说“包容、宽容、引导、管理”也只能是个原则,至于这个原则有多长时间的时效性,就很难说了。从根本上讲,“包容、宽容、引导、管理”的原则,很可能面临“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命运。扩大到其他地区,也难以保证其他地区也有此大度情怀。

  另外,“703网站”的小伙子们,承担了他们不应该承担的风险。在当下“举报人保护制度”尚未健全之前,笔者很是为这些80后们担忧。不是每个被网络打倒的官员都能承认错误,现在的周久耕仍然认为自己是因为“倒霉”。被击中的官员更难免不去仇恨和报复。“703网站”的走红固然承载了许多民众的反腐愿望,但从根本上讲,这只能算是一种“人治”。指望一伙80后热血青年去完成反腐任务,只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王传涛)

  评判

  反腐功效取决于现实

  曾在温州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对这个网站相当熟悉。该网站在温州俗称703804,在当地政界和媒体圈内非常有名。实际上,当地大部分官员对这个网站是非常痛恨的,甚至屡次想关掉这一网站。不过,因为一些原因至今没有被关掉,反倒成为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温州当地一些官员所谓的,这样的网站能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确实没错,但是他们心里真的认同吗?到底是痛恨和排斥的官员多一些,还是接受、适应这种监督的官员更多?

  网络这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形式。网络民主,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现实并没有这么乐观,在不少官员那里,对他们的人肉搜索都要求禁止的现实中,一个网站能够发挥多大的反腐功效,能够起到对政府多大的监督,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现实。

  这个网站在当地之所以很火,源于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每一个可能的渠道,公众都会珍视。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网络民主事实上依旧依附于现实。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和发挥作用的程度上,网络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也都取决于现实。但另一方面,当网络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又不是虚拟的,更不是隐形的,它至少作为一支汇聚各个阶层、群别的独立力量,通过信息、意见的传播,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社会舆论,并起到推进作用。而这样的潜移默化形式,尽管作用是有限的,但最终会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观察

  不应成为孤例

  “最猛料网站”令官员不敢懈怠是一个让人欣慰的信息,而当地官员的互动性回应更让公众振奋。这不但意味着权力面对监督和挑刺时容忍度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文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官员不但缺少理性对待监督的态度,而且“仇视”监督,动辄以“跨省追捕”。种种现象揭示出政府和官员还不适应于公众的批评,还不习惯于面对公众的监督,缺少一种面对舆论监督的雅量,而“最猛料网站”让我们看到了本应成为社会常态的一面:官员在监督面前尽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却没有对监督进行“报复”。

  政府部门和官员面对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行为时,应当有胸怀、有气度、有宽容,而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抓住枝节,因为公民作为个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把所要反映的问题弄得百分之百准确。所以,即使在反映的问题或事实上有一定的偏差,只要公民不是处心积虑地故意、人为地要损害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话,都应该是允许的,并被宽容。这在笔者看来,恰恰是“最猛料网站”出现和得以生存的原因所在。

  官员何以要以忍耐的姿态对待监督呢?从法理上说,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公民只要不是有意诬陷,哪怕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都不应该被追究诬告罪;从常识上说,网民都不是侦查机关,不可能100%准确,若2000字的文章中有20个字不属实就被追究刑责,会很荒唐;从后果上说,如果不对监督适度忍耐,那么,公民的言论空间将被压缩。不难发现,官员应对监督适度忍耐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益处多多。实际上,“最猛料网站”考量的是权力者的宽容度和回应力,并且,公众的共同期待是:“最猛料网站”不应成为孤例,而是遍地开花,才是民众之福。(朱四倍)

  探讨

  不能全归功于包容

  “703”网站所以如此之“牛”,不能全部归功于当地政府的包容、宽容。《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政府开明与否,只要民间网站依法办理了相关手续,它就有监督、批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如果说,当地政府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以为是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创造条件让公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实际上是为官之人的法定义务。(徐林林)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