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开发优先,环保置后" 昆明滇池现在"重病缠身"(2)
2007年11月14日 09:35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比打捞蓝藻更浩大的机械物理措施是底泥疏浚,这项工程在中国内陆湖泊疏浚可谓首屈一指。从1998年,昆明就着手对草海北部2.83平方公里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2001年又对草海中部水域进行疏浚,一期工程和继续疏浚工程疏挖总量640万立方米,投资过亿。目前开展的二期工程,将清出滇池污染底泥340万立方米,经初步估算,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拉,至少得装60万辆车。

  底泥疏浚的效果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从一开始就受到环保人士的质疑。“这也是末端治理,最花钱,相当于把所有东西投入滇池了,再来挖它。”云南一名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说。

  花钱管粪便却放过化肥

  昆明市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在流域推广生态卫生旱厕,已建成的5万多座大多荒废。相反滇池流域是我国化肥使用最多的地区之一,平均每公顷超出全国平均水平723公斤

  天空中飘着小雨,秦大妈戴着草帽坐在绿油油的水边,等待着水面下鱼儿游进网中。她捕鱼的器具叫做扳罾,在20年前的大观河两岸随处可见,如今没人再用它在这条通往滇池的臭水河中捕鱼,仅留下一座雕塑,把渔人鼓起肌肉拉起扳罾的景象凝固在时间中。

  使用这种渔具需要不小的力气,但对66岁的秦大妈来说不再话下,毕竟现在能捞到的鱼不如从前多,更没有从前大。

  她捕鱼的地方位于大清河入湖口,大清河的水并不如其名,它是昆明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这里2004年6月底建成湖滨首块规模化人工湿地,是示范工程,利用生物技术每日最大处理污水量3000立方米。

  “这是哄鱼呢。”秦大妈说,“前两天下大雨,黑水冲进湖里一两里。”此前有专家提醒,湿地处理污水能力有限,而生态过程的建立、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不能期望它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实施的各项治理工程中,最难被沿湖农民理解的是生态旱厕。为防止周围农村的粪便流入湖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从2005年起,昆明市财政预算安排3500万元,在流域推广生态卫生旱厕,目前已经建成50856座。

  但是,这些厕所几乎无人使用。有的被废弃长出了青草,有的堆满了杂物,还有的被改成了洗澡间。白鱼口村农民高水银家的生态厕所倾朝一边,墙壁开裂。“这样的质量,哪个敢进来解手?”高水银说,当时每户出160元,剩下的财政补贴,统一由政府安排工程队来修,后来包工老板说亏本,没完工就停了。如今,他家旱厕唯一的用处就是养鸡养鸭。

  “粪便自家浇田种菜都不够,哪个会倒进滇池?”高水银想不明白,相反,村里家家户户洗澡洗衣的废水,通过沟渠直接排入滇池中却无人来管。

  为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在流域内推广平衡施肥,控制农药使用,推广“榕风1号”秸秆还田6万亩。有数据显示,目前滇池流域是我国化肥使用最多的地区之一。全流域的化肥使用量每年已达到3.9万吨,平均每公顷达981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超出723公斤。

  位于滇池东岸的斗南,是云南乃至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有着“花乡”的美誉。然而,为了让这些娇艳的鲜花能短期内开花,博得大都市中的红颜一笑,花农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灌溉花田的水取自滇池,最后又排入滇池,土地和湖水污染严重。

  由于花卉产业对于当地经济举足轻重,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在这里显得尤其尖锐,问题因而容易被人回避。

  规划失控,生态失控

  当政府陶醉于建设“世界最大城中湖”的“现代新昆明”发展蓝图时,却发现,一直以来超负荷运转的滇池生态系统成了拦路虎

  滇池从300万年前诞生以来,一直在缓慢地沉积,只是过去几百万年的沉积速度,远远赶不上几百年城市发展造成的衰退。公元13世纪,蒙古大军攻陷南诏人于8世纪建立的拓东城。中亚贵族赛典赤?赡思丁成为云南第一任省长,同时也成为了干预滇池自然进程的始作俑者。

  元代开始,云南首府从洱海之畔迁到滇池之滨,昆明的发展就以牺牲滇池为代价。古滇池湖水面积到13世纪、人类向滇池要粮涸湖造田之前,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为今天滇池的4倍。到上世纪中期,古人共围湖84.4平方公里。

  规模最大造田运动始于1969年,那年冬天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在“敢叫日月换新天”口号鼓舞下,让临湖7公里至海埂的大片草海永远消失在欢呼声中。此后,断断续续的围湖进行了20余年,竟令滇池水面积减少了30.6平方公里,地质史中的一瞬间,9%的水面连同其中的鱼虾被活埋了。

  张正祥没上过一天学,但他却得益于那个高歌猛进的时代认识了汉字。天天背诵毛主席语录,让这个孤儿不得不学会查字典,以至于今天能够写出饱含专业术语的报告提供给前来采访他的媒体。

  对于在滇池旁兴建疗养院、度假村的风潮,张正祥恨之入骨。他认为滇池的补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暗河,并找到了证据,而这些开发会使滇池的生态补给被切断,让母亲湖加速滑向深渊。他带着媒体记者探访暗河,但几篇报道仅仅成为一时的噱头并未引起专家和官员们的重视。

  “他们不敢承认暗河的存在。”他说,“因为暗河一旦被有权有势的人承认,那么现在进行的许多开发将被勒令停止。”实际上,对滇池湖滨史无前例的开发刚刚开始。

  2003年5月底,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会议,“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飞向了四面八方”。在这个名为“昆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的会议上,云南高层提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以滇池为中心,实施“一湖四环”工程,建成东西南北“一湖四片”的城市区。20年后,昆明城区面积将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46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50万人,滇池将成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城中湖”。

  滇池的污染负荷中,城市生活污水占一半以上,比例最大。自1992年以来,流域户籍人口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而暂住人口从1992年的25万,仅到2000年就达100万。1980年流域人口156.8万人,滇池水质III类水;1990年流域人口185.7万人,滇池水为IV类水;至2000年217.7万人时,为劣V类水。

  很多昆明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便利,冲洗汽车或摁下抽水马桶水闸时,高原明珠脆弱的脊梁上就增添了一根稻草。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昆明滇池保护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段昌群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两年多完成《滇池流域城市化进程与区域生态经济容量的变化特点》这一课题时发现:“在以昆明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中,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的支持能力已经达到极限,长期以来一直是超负荷运转。”

  云南省的一位环境专家说,“城市发展必须按滇池湖盆的承载能力来考虑规模,人不应该集中在这个盆地发展,应该分流。”他指出,滇池治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规划失控,规划的法律约束力散失”。他认为,目前的情况是“开发优先,环保置后”,人口快速增长,使城市排污也快速增长,治污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还是一个先发展再治理的过程”。

  58岁的张正祥每天的必修课是绕湖巡查。他一如既往地“誓死保卫滇池”,一如既往地孤独穷困、债务缠身且遭人嫉恨。这个小学都没上过的富善村村民认为滇池被污染的同时权利也被污染了。“以污治污,越治越污。”

  在“现代新昆明”的规划过程中,昆明市举行了极高规格的规划方案征集活动,邀请了数家“对城市规划建设有独到见解的国外知名设计单位”参加,“征集旨在通过引进世界优秀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国外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

  南、西新城概念规划国际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陈秉钊教授曾表示,作为拥有43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目前昆明的人口已达到260万,占全省人口的5%,“这个比例显然太低了”。中心城市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昆明人口超过500万是可能的,这在城市规划时必须考虑到”。

  去年,监察部出台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造成污染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提出,“要想遏制污染恶化势头,首先要建立环保问责制度,一定要追究政府相关人员的环保责任,特别是地、市以上负责人的责任。”

  今年年初,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治理滇池污染。会上白恩培还说,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上下共担责任,共同努力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开年的一次会上也表示,要坚持生态立省和环境优先的思想。

  在年中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启动仪式上,秦光荣又说,要通过发展来实现更好的保护,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全面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时发展。

  此前一年,中国房地产报的一篇文章写道:“滇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昆明人心痛。当政府把‘构筑东方日内瓦,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个蓝图绘制完成的时候,才发现一只拦路虎——滇池如一条深深的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无法跨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王小超】
相关报道
·云南将投资490亿引金沙江水治理滇池污染(图)
·云南斥资21亿治理入滇河道 滇池生态将逐步恢复
·云南昆明将推进六大工程治理滇池改善水质
·昆明力治滇池出"组合拳" 九举措向流域综治过渡
·新京报评论:财政投入不透明滇池治理效果不会好
·财政不透明滇池治理效果不会好
·云南欲发“滇池债券” 拟再投84亿治理滇池水污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