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艳照门"事件反思:媒体该引领受众还是迎合受众

2008年03月07日 08: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岁末年初,“艳照门”事件袭击了娱乐圈。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个女艺人的艳照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被网友称为“网络雪灾”。

  “有一次跟同事吃饭,大家说的都是‘艳照门’,我因为前段时间太忙,对此不太了解,被人嘲笑太落伍了,回家赶紧上网补补课。”北京的李小姐这样说。

  现在,像李小姐这样不知道“艳照门”的人确实没几个了。面对各种媒体海量的信息,想拒绝都难。到底是谁打开了“艳照门”,让它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艳照门”事件是怎样愈演愈烈的

  其实,陈冠希和偷盗照片者只是此事的始作俑者,正是互联网的迅速传播,才使“艳照”呈疯狂扩散之势,酿成一起影响极为恶劣的网络丑闻,有人甚至将它称为鼠年的第一场“鼠疫”。事件发生到今天,除了对有关责任人的追究,媒体是否也应把枪口对准自己,从“艳照门”事件反思媒体传播的价值取向?

  其实,在“艳照门”之前,许多媒体,尤其是网站,一直在靠类似的新闻赚取点击率。什么“我和9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女大学生自拍写真”,总是处在显眼的位置,让人不点都难。在“艳照门”事件之前,低俗的图片和淫秽的信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未止息过,而许多网站正是靠性和猎奇类新闻赚取人们的点击率,并由此乐享巨大的商业利益。

  不仅是网络,从报纸到电视,当下媒体都有点“中邪”。随着社会向多元化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媒体的严肃与说教,轻松娱乐的新闻在媒体上占有越来越大的篇幅,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一些格调不高、低级庸俗的所谓“娱乐”新闻,充斥了一些媒体的娱乐版。“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高雅”,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中国一些传媒的风格。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明,超过95%的人认为,当下电视节目有低俗化倾向。众多媒体记者蹲守在医院,为的只是知道王菲生的到底是儿子还是女儿;狗仔队对明星穷追猛打,只为了知道其有几个男朋友……而陈冠希的这次事件,既涉及当下最红的明星,又有其最隐私的照片,其在短时间内风靡中国完全不是意外。

  谁打开了偷窥之门

  说到“艳照门”,此事件不但是公众窥私欲的集体大爆发,也是诸多媒体借机推波助澜的狂欢,尤其网站等新兴媒体,专题、头条、照片、视频,一个都不少,许多人是被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海量信息裹挟着前进的。“当网上跳出这样的信息,我忍不住打开并下载了几张,看过之后我又有种犯罪感。其实这些明星挺可怜的。”刘先生对记者说。

  也许,猎奇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夏娃从诞生拿一片树叶盖住自己隐私部位的同时,便意味着人类对隐私探秘的开始。“猎奇心理其实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人没有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就不会关心新闻。但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记住两个遵守——遵守法律体系,遵守道德原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钢教授说,窥私欲是人性被压抑的一面,它不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乱窜,一些媒体刻意地讨好受众,为其打开了“偷窥”之门。

  目前,媒体关于“艳照门”大篇幅的报道,已引起香港政府重视,劝诫媒体正面报道该事件,香港市民投诉媒体渲染此事件已达几十宗,而该事件对内地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传媒多日持续高调报道,激化了许多青少年的好奇心,“艳照门”不但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更成为一些人模仿的对象,甚至包括一些未成年学生。有不少人将自拍照片上载到互联网,供人浏览。“艳照门”风波已由艺人八卦新闻演变成社会事件,逐渐蚕食青少年心灵,挑战社会道德观念。

  当“艳照门”事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之时,内地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网站发出了抵制倡议。近日,红网、半岛网、华声国际传媒网、腾讯网等13家网站联合发出《抵制陈×ד艳照门”事件不雅照片传播的倡议书》,呼吁网络媒体、网民、传媒从业者等共同抵制“艳照门”不雅照片传播。此后,内地40多家网站纷纷响应,迅速加入抵制行列。

  倡议写道,“‘艳照门’事件对网络道德、艺人操守和法律底线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也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作为网民、网络从业者,如果失去了自律,无视和放纵这种事件的发生与蔓延,那么,网络将会走向一个道德迷失、法律虚无的德盲、法盲时代。我们希望凝聚所有有良知者的力量,包括网站媒体、网友、传媒从业者等等,共同抵制‘艳照门’不雅照片的传播,从我做起,不下载、不传播、不报道,还大众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的这一联合行动,是对“艳照门”事件发生后的一次集体反思,但也有人对此行动不以为然。“哪个网站敢不要自己的点击率?只是因为现在对很多人来说,照片已经不再是秘密了,媒体适时发生了转变,你看有哪个媒体一上来就抵制照片传播?”有网友如是说。

  现在,照片是很难下载了,但有关“艳照门”的话题依然高居各网站榜首。许多媒体对身陷“艳照门”的明星穷追不舍,不断在其伤口上撒盐,想从当事人身上挖掘出更多的猛料,来满足一些人的窥视欲。先是传出张柏芝身陷婚姻危机,又是阿娇要自杀,人们似乎在等着欣赏一场场精彩事件接连上演。但凡与“艳照门”沾点边的人和事都成为娱乐媒体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看来“艳照门”这扇门很难关闭。

  媒体该引领受众还是迎合受众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媒体和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普利策这样评价媒体的职责。但是,看看当下的媒体,还有多少称得上是“瞭望者”?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刘笑营博士曾表示,一些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单纯着眼于经济效益和所谓的“吸引眼球”,作风浮躁,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丧失了正确的判断力和社会良知。

  但也有人说,单方面指责媒体似乎不太公平,背后代表的是公众,正是因为大众对此津津乐道,媒体才乐此不疲。

  到底是媒体的错还是公众的错?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怎样才能既受大众欢迎,又能够摆脱“低俗”,似乎成了媒体永恒的难题。“在多元化的社会,就必然存在多样性的媒体。娱乐化媒体在市场驱动下,在不超出法律和道德边界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受众的需求,而另一些严肃的媒体,则应该去引导受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接到记者电话采访时,正身在香港,就此话题作出上述回应。

  然而,如何才算超出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媒体在迎合大众,还是大众引导了媒体?媒体的责任又在哪里?对此事件,媒体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媒体的底线又在哪里?据悉,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已计划将此次风波作为教材,与学生探讨传媒操守、互联网监管及隐私等问题。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传播先进网络文化,不是号召所有网站都去转载红头文件,都去歌功颂德。但,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平凡可以感动;我们的闲暇里,有很多的雅趣可以互通;我们的工作中,有更多的信息需要交融。污浊、色情绝不是互联网的主流。生活也许需要一些八卦新闻的调剂,但生活更需要责任与操守的持定。”腾讯网这位网友说出了很大一部分网民的心理。

  实际上,一些媒体取悦和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行为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厌倦,广电总局叫停《第一次心动》获得一片叫好就是明证。 (王俊秀 汪亮亮)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