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杭州婚宴收礼专备验钞机 送礼金就像去银行汇款

2008年04月08日 13:51 来源:今日早报 发表评论

  怎经得起当场点验

  点钞机出现在婚宴上损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从今年初开始,杭州迎来了新一轮结婚高潮。越是奥运会前后,酒店里越是婚宴爆满。身边的朋友、同事结婚者扎堆出现,结婚送红包也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记者听到最猛的议论是,在浙江沿海一些县城,有人婚宴上送出的红包要过“双关”——点钞机和验钞机。这个红包的滋味,不禁让人咂舌。

  现象

  婚宴送礼金就像去银行汇款

  “红包一个个经过点钞机,再过验钞机,旁边有人记下数额,再写个大名。大家都看着,送少了,脸可搁不住。”

  说起前些日子经历的一场婚宴,邹先生声线走高,心情却怎么也上不去。

  邹先生的老家在宁波宁海。他受老同学之邀,特地从杭州前去喝喜酒。考上大学后,邹先生就离开了老家,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也难得回去一次。

  “老家送礼风俗的变化真大啊!”邹先生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同学的婚宴是在当地一家豪华酒店里办的。大堂门口,摆上一张大桌,按照当地规矩,前去贺喜的宾客先到这里“报到”。

  邹先生说的这个“报到台”跟其他地方可不一样。桌子上除了有签到本,还放了一台点钞机和一台验钞机。“说是红包,其实连外面那层红纸也不要了,来的客人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百元大钞,跟存银行一样,先过点钞机,数字跳呀跳,送了多少钱一目了然。如果机子叫,抽出可能有问题的这张钱再到验钞机上面验一下。点过验过,红包验收过关,再在大红镶金边的签到本上签个大名,这才算完事。”

  “有些外地人跟我一样不知道还有这新程序,还按照老办法把现金封个红包,去报到后,被当着主人家面拆开,然后"喂"进点钞机里。”

  “"喂"600元,点钞机都没个响动。送1000元的,只有嗤一声。只有送上两三千元,或者上万元的,点钞机才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多哼哼几声。光听听点钞机数钱的声音就知道这个礼大还是小。”

  “像我这样不知情的人,一看前面的当地客人送得都很多,碍于情面,赶紧又掏出200元塞进去。”

  询问当地的朋友后邹先生才知道,自己出门多年,老家的风俗已几经变化。结婚礼包用点钞机点数,早已约定俗成,当地人也习以为常。

  来宾面对数钱神色自如

  宁海当地一家四星级酒店负责酒宴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宁海结婚的新人,如果家里没大老板之类的亲戚,一般会预订2888元一桌的酒席,这样才有可能跟宾朋送的礼金持平,不会亏本。“有的亲戚阔绰的,订七八千元一桌的也有。这里老板比较多,送礼大,婚宴规格也高一些。前段时间我们这里有对新人结婚,还有人提了两箱子钱来送礼,负责收红包的人都是用点钞机数钱的。”

  记者发现,除了宁海,温州、台州等地的一些婚宴上也在使用点钞机点红包。点钞机有的是新人自备的,有的干脆就是由酒店或婚庆公司提供的,算作婚宴服务的项目之一。

  “点验红包由我岳父岳母坐镇,红包太大了,得由他们亲自把关。一般的亲戚也不敢接手,怕万一有个疏忽,不好交差啊。”南先生的妻子是温州文成人,说起自己跟老婆在文成办的那场婚宴,就跟昨天才刚刚发生一样。

  “我都看傻了,只见钱一捆一捆的。”南先生介绍,他们家的客人来送礼,是直接把一叠叠的钱用红纸包起来。签到的时候,当着主人和围观的宾客的面拆开,双手呈上,岳母则双手接过来,放进点钞机。点好后,在记账本上记下数额和客人姓名。“送多少,大家都看得见。送得多的,自然觉得脸上有光,岳父岳母也开心。”

  “岳父母家收礼收得多,我们自然也高兴,不过,就是觉得过点钞机好像有点赤裸裸。我是从没见过这种场面,但看来宾们的表情,都挺自如的,没人觉得不舒服,我当然就不好说什么了。”南先生说。

  探究

  当场点钱可避免收假钞?

  “婚礼红包太大了,数不过来,只好用点钞机了。”采访中,有人把用点钞机点红包的原因归结为礼金过重、礼钱过多。但钱虽多,婚宴结束后回家数也是一样,记账也是如此,用不着当场进行,新人们为什么要当着宾客的面拆包数钱呢?

  据称,红包当场点验,本来是缘于此前有新人在结婚礼金中收到了假钞,甚至还有宾客故意把自己收到的假钞拿到婚礼上去“开销”。收了假钞,知道是谁送的,从此对此人就有点看法;不知道是谁送的,又免不了对宾客产生猜疑。为了防止自己吃暗亏,新人们干脆把点钞机放在大堂,收到红包当场点验,假钞自然就不会出现,同时又免去了事后数钱和记账的麻烦,可谓一举多得。

  网络论坛上甚至有人建议新人,干脆设个POS机,直接刷卡转账,又现代又省事。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将本来包在红包中的一分心意彻底转化为数字。来宾纵使本来无心与人比较,在这种情形下也免不了掂掂自己红包的分量。

  邹先生感叹,红包当场点数,这给客人的压力也太大了。“本来一个红包递过去,喜气洋洋的,人家高兴,我自己也高兴。现在又是数钱又是记名字。一起去的人,送了多少彼此都看得见,记账本上,谁送了多少一目了然。我就只能多加点钱。送少了显得情谊不够深,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验钞机就更受不了了,弄得我送出去之前还先看了看自己的钱,万一验钞机响了,你说场面多尴尬?”

  “这样说白了就是不相信亲朋好友。”刚刚新婚的冯先生说,婚礼本来是件喜庆的事,让大家见证一下自己的美满婚姻,“当场验钞”会让婚礼变味,“放个点钞机在那儿,办婚礼到底是为了结婚还是为了收钱?”冯先生坚决不用点钞机,他说,即使礼金中有假币,他相信亲友们也不是故意的。他宁可自己吃点小亏,也不想让亲友们心里不痛快。

  婚宴背后的经济学

  目前,点钞机出现在婚宴上的毕竟还只在少数一两个沿海县城,但是近两三年来,各地婚宴红包越送越大,礼金数额越来越高,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礼包大小变化,这个月就要摆婚宴的薛小姐特别有感触。今年1月1日到6日,小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红色炸弹”的狂轰,连续6天赶场喝喜酒。“去年上半年,我喝喜酒一般都送800元的,到了下半年简直拿不出手了,增加到1000元。年初这6场可把我拖垮了,6000元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眨眼就没了。”

  转眼4月,该轮到薛小姐办喜酒了,以前送出去的,现在朋友们也要还给她。经她打探,那些朋友对她还算不薄。“以前我包给她1000元的,现在最少也要还我1088元图个吉利,多的么另加200元。有的朋友加多加少,还要看跟我的婚宴相隔多长时间,间隔越久加得越多。这个也没办法,已经成了恶性循环了。后送的肯定要比先送的多给些。”

  “收了别人的红包可不是就没有事了,这些都是人情债啊,要还的!”2006年,黄先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向记者透露,当年婚宴分杭州和宁波两地摆的,一共花费14万元“成本”。不过,成本大,“收效”也高。小两口一共收到红包约24万元。净赚10多万元,“这笔钱我们拿来买了辆车”。

  黄先生称,虽然婚宴赚了辆车,其实后面的日子都是要一笔一笔还回去,跟还贷似的。“这就像一场民间融资,亲戚朋友们集合起来一次性送你一大笔钱,日后再慢慢还回去。不过,现在的势头是,后面还的要多加点利息,不然连人家本金都保不住。至少要跑过CPI吧!我们压力也大啊!”

  分析

  人与人的关系

  不能彻底物质化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朴素的情感交流方式似乎在开始变味。

  “婚宴上很容易出现假钞,用一下验钞机,我倒觉得无妨。不过,要是用点钞机点数额,对客人来说就不礼貌了。”著名民俗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吕洪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用红包大小来衡量。

  过去亲戚朋友送礼,是为了在心理上表示友好、庆祝的美好心愿。送礼的时候讲究吉祥如意,喜欢用“八”和“六”在数量代表发财之意。但都没有规定礼金的数额。“心意是无法用秤竿子秤出来,更不可能用点钞机点出来。在我看来,送600元跟1000元都一样,表达的是同一个心意。”

  结婚送礼本是加强情感纽带的很好的机会,但是现在变成了一种物质上的交换,甚至成了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副所长杨建华认为,点钞机出现在婚宴上,这种现象与人际交往的初衷已经相去甚远。这背后透露出的社会本质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原本朴素的情感结构遭到商业化带来的破坏。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情感因素少了,物质化的东西占了上风。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尴尬,说明我们社会信任的失落。”杨建华说,中国人重面子喜欢送大礼,这无可厚非,但是,大家应该提倡更加文明、健康、高雅的习俗。

  专家也提醒年轻夫妻,组建新家庭后要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期间都要靠亲朋好友支撑和帮忙,不能因为太在意红包,而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记者 高丽莎)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