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时评:"常回家看看",请别拿法律勒索道德

2008年06月06日 17:09 来源:中国江西网 发表评论

  今后,如果您不“常回家看看”,很可能会触犯法规,要受法律制裁。6月2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一号公告,就《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6月4日新华网)

  辽宁有关方面想把子女看望父母纳入法规,形成制度,出发点无疑是好的,是想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对人们的道德起到一种引导和匡正的作用。但是,由于这样的法规不具可操作性,极易流于形式。试想,经常回家看看,究竟多长时间为经常,是一周,还是一月,还是一年?对那些在外打工的子女,为了生计,常要一两年才能回一次家,他们不回家看望父母是否属于违法违规,再说,即使回家,也只是走走形式,做表面工作,这样的看望又有多少作用?

  如果将子女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纳入法规,势必要明确责任人,监督人,法律责任。如果子女回家看望父母,都要登记造册或是请邻居、单位人员作证,演变到这一地步,只能是社会的倒退,人类的悲哀,而并不是社会的文明进步,老人也难以感受到权益保障。

  中华民族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社会也不乏典型模范人物,大孝至爱谢延信当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经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对父母孝敬的表现,也是应当履行的责任。但是这种孝敬绝不是如“1+1=2”那么简单的事,这种责任除了经济赡养之外,很少可以靠法规条文能完全列出的。当事人是否从内心感恩父母,是否履行了精神赡养义务,重在凭自己的良心和自觉。

  看望父母,应当是公民私人领域的事情,这类事情最好还是用道德来约束,用公序良俗来调整,法律法规不要硬掺和。也许,用法规调整家庭中的此类关系,并不是立法者的本意,但是,对这一部法规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制定者在当初就要考虑到,如果考虑不周,监督不严,执行不力,再好的经也会被念歪,如果这样的话,受伤害的就不仅是父母,还会有民众的良知、社会的伦理、国家的法律。

  好在辽宁省这个想法只在征求意见阶段,并未正式生效,因此,我要如实表达出我的心声,我反对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规。(叶传龙)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