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工人日报: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8年06月12日 09:55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地震来了,亲人走了,房子塌了,工厂倒了。很多人失去了财产,没有了粮食,没有了衣被,没有了房屋,生活没有着落,急需救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方方面面的救助和爱心捐款暂时维持了灾区百姓的生计,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依靠爱心捐款和救助维持生计,这是特殊状态下的特殊应对方式,并不能成为灾区百姓的生活常态。因此,必须持续支持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这方面应当有更多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给灾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救助应该是一条出路。地震毁坏了灾区的生产设施,灾区农民的生产资料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让这些农民自救互救,必须帮助他们尽快解决基本的生产工具和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有了这些基本条件,灾区农民就有了自救互救的基础,也就有了生活出路。灾区百姓不缺乏自救互救精神,只要有了基本的生产条件,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有条件的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尽可能吸纳灾区百姓就业,给他们更多的工作机会,也是一条重要出路。这方面,灾区企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非灾区企业也应伸出援手。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在爱心捐助后,开始为灾区百姓提供就业岗位。还有一些大型国企通过订单支援的方式,稳定灾区的就业机会。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中,有关部门为灾区百姓介绍就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5月28日,都江堰市就业局举办了专为受灾群众服务的专场招聘会,大量闻讯赶来的求职者把临时招聘现场围得水泄不通。这表明,灾区百姓对就业的要求是巨大的、热切的。灾区以及非灾区的相关部门都应该认真想想办法,为企业和灾区百姓搭建起更畅通的就业中介通道。

  相关部门在灾区基础设施的重建中,要尽量招用灾区百姓。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量大,需要众多的劳动力,这是解决灾区百姓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出口。而在政府提供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安排灾区百姓就业,也是世界各国的一种通行做法。在灾区基础设施的重建中,如果能吸纳众多的灾区百姓就业,就会让更多的家庭找到生活来源,有了自力更生、开始新生活的基础和信心。

  尽可能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是对他们提供持续的、长久的支持与关爱。本报评论员郭振纲

编辑:王赛特】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