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法不溯及既往 “放过华为”是对法治的尊重

2008年07月22日 11:12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近日,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定下发《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在广东省实施。按照该意见,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工龄归零”;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通过非法劳务派遣;明显违反诚信和公平原则等规避行为———统统被认定是无效行为。(7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这意味着,虽然《指导意见》针对类似华为的做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对于“华为门”,相关的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采取的是“放过”态度。

  法律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这是法治精神的一种体现,因为如果事后的法律总是能够约束起事前的行为,法治所标榜的“法律可预测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违法与否的预期也会变得模糊起来。《指导意见》同样要适用这样的法治原则,“华为门”发生于其颁布之前,自然不能约束到华为的做法。

  放过华为除了由于法不溯及既往外,更关键的原因是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中限定语的模糊不清,对于“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中的“连续”如何解读,法律本身语焉不详。也正是利用法律的这一“语言漏洞”,华为以劳动者自愿签定合同为由成功地实现了“胜利大逃亡”。除非有证据证明华为员工是在被强迫的情况下重新签定的合同,这样合同才会无效。否则,在员工自愿的前提下,签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由当事人协议决定,遑论更具协商性的重签合同。

  无论我们对华为的做法有多么的反感和憎恨,在没有“强迫员工”的证据下,出于对法治的尊重,我们只能放过华为。当然,放过华为并不意味着放过法律。事实上,华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劳动合同法“宜粗不宜细”的立法弊病冲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的法律总是使用一些模糊不清的字眼,比如严重违反、连续工作等,那么法律在实施中必然会遭遇太多的尴尬和无奈,甚至出现与立法者初衷背道而驰的实施效果。(贺方)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