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评论:“寻官启事”,丢失的是政府责任

2008年11月19日 13:50 来源:中国江西网 发表评论

  近年来,湖北省大冶市一些路段“黑的”泛滥。近日,署名“文明冶人”的市民在该市一些路段张贴《”寻官启事”》。值得欣慰的是,“文明冶人”这一创意已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将在最短时间内研究解决这一问题。(11月18日《长江商报》)

  其实,以”寻官启事”这种形式来表达诉求,大冶市并非首创,稍前,在海南文昌市锦山镇,一根水泥电线杆被大货车撞成两截,悬在空中摇摇欲坠,附近居民呼吁十天无人管,最后只好将一张“寻人启事”张贴在水泥杆上,借此寻找有关部门领导,事情很快得到解决,令人始料未及。

  锦山镇居民在不经意间开创了一种“实用文体”,而且首用“告捷”,其示范效应也迅即得到显现:在这次“文明冶人”张贴的”寻官启事”中,我们看到,当地“黑的”泛滥已存在多年,市民也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寻官启事”一贴,相关部门立马重视,并称在最短时间内研究解决。对此结果,报道用了“值得欣慰”字眼,难道这样的结果真值得欣慰?

  本来我们正常反映问题,有很多渠道,如市长热线、电子信箱、领导手机、群众信访等等,可是市民却用了这种非常规的“寻官启事”,是迫于无奈,还是别出心裁?而只有张贴”寻官启事”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到底是“值得欣慰”还是令人悲哀?比较起来,这种“一贴就灵”现象更应该让人反思。

  “寻官启事”之所以屡试不爽,是因为其本身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引发公众共鸣,形成涟漪效应,表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形式也决定了责任部门不敢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要约”公开,结果也应当透明,有了这个启事,就会促使相关部门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因为,在当下民意倒逼、问责成风的时代语境下,激发民怨,引犯众怒,绝不是件好事。

  “寻官启事”反映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也体现了他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借助”寻官启事”,有助于惩治懒官,推进民主化进程。不过,如果让“体制之外”的”寻官启事”成为常态或时尚,又将成为民意诉求渠道不畅和官员对民情重视不够的佐证。一个规范的社会和负责任的政府,“寻官启事”当是少而又少,早日绝迹才是。 文/叶传龙

编辑:朱鹏英】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