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诉讼利用司法执行力骗钱 浙江现新型诈骗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虚构诉讼利用司法执行力骗钱 浙江现新型诈骗案
2009年04月11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4月11日电(记者 袁爽 实习生 曾璟蕙 通讯员 胡冰)随着大家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厉害,今日记者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公安分局了解到,近期发生在余杭的一起新型诈骗案中,犯罪分子虚构债务诉讼,假借公司注册增资,利用法院强制执行力,骗取巨额增资款2050万元。目前主要涉案人员应某、林某已被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隐瞒真相 骗取信任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期间,犯罪嫌疑人应某、林某二人伙同其他几名中间人一起,预谋以非法占有增资款用于偿还债务为目的,由其中一名嫌疑人先与被害人刘某、张某进行联系,对他们隐瞒杭州某公司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严重亏损、官司缠身的真相,虚构该公司欲变更增资的事实,假借“杭州某公司”增资到2050万元后到银行贷款的理由,与刘某、张某达成让自己帮助该公司出资增资并支付12万3千元手续费的口头约定,并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取得了两人对自己的信任。

  虚构诉讼 利用司法诈骗

  今年2月10日下午,被害人张某、刘某将2050万元人民币分三笔,打入了由张某为“杭州某公司”在银行设立的帐户。第二天,也就是2月11日上午,犯罪嫌疑人应某、林某却故意向法院执行局举报该笔资金的流入存在问题,要求处理。

  并且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潘某为牟取私利,与犯罪嫌疑人林某合伙虚构自己与应某有150万元债权债务的事实,并于今年1月20日,以其本人名义向人民法院对应某进行虚假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在这当中还以其本人公司名义为这150万元虚假诉讼和林某虚构的另一笔100万元虚假诉讼财产保全提供担保。最终导致了,今年2月11日,人民法院依其申请和担保,对被害人张某为应某、林某公司打入的增资款进行强制执行,划拨了850万元(其中含林某虚构的100万虚假债权标的),财产保全冻结162.67万元人民币,用于偿还应某、林某的巨额债务,造成被害人张某、刘某直接经济损失1012.67万元。

  缜密侦查 真相抽丝剥茧

  被害人张某、刘某二人,在发现自己的资金已经被法院以划拨、冻结形式转移划走一半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他们精心布下的一个骗局。在当天就向余杭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报了案。

  接到报案后,经侦大队民警觉得这是一起新型的经济诈骗案,并且案情重大,立即组织民警赶赴富阳开展调查。

  2月13日,犯罪嫌疑人应某等人被正式立案侦查,七天后,应某、林某二人在富阳被抓获归案。由于经过事先预谋,两名犯罪嫌疑人拒不交待犯罪事实。办案民警随后兵分两路,一方面,继续开展外围调查取证工作,紧紧抓住该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等几处关键环节进行取证,同时又在2月28日抓获案件另一涉案人员潘某。经审查,潘某如实交待了其受林某教唆向法院虚构了民事纠纷提起诉讼的犯罪事实。另一方面,结合外围调查工作获取的关键性证据及潘某的供述,采取循序渐进、迂回包抄的审讯策略,加大对应某、林某两人的审查力度。

  3月2日,两名犯罪嫌疑人在大量无法辩驳的实施证据下,终于承认了对合伙虚构债务、虚假诉讼、结伙骗取增资款的犯罪事实。

  办案民警称,这起诈骗案的嫌疑人经过精心策划、事先预谋,企图以民事纠纷的假象掩盖其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借助了人民法院诉讼的途径,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此类经济诈骗案的发生。(完)

【编辑:宋方灿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