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婚龄最长夫妻庆"白金婚" 父母包办走过70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重庆婚龄最长夫妻庆"白金婚" 父母包办走过70年(2)
2009年04月13日 08:31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结婚60周年合影
结婚70周年合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年过半百有爱情

  “同床异梦素不识,貌合神离不生情。寒来暑往苦熬过,感情理智解疑云。”(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庆典现场,不少人对二老70年婚姻背后的爱情故事充满好奇和期待。“我们的爱情,年过半百才开始。”桂福元一句话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还差点打了脱离呢。”桂福元说,23岁那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开县中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自由恋爱,想到李玉珍一天学都没上过,心理开始不平衡。当时正值解放,身边好几对“包办婚姻”都在政策支持下“打了脱离”。一度,桂福元思想也动摇了,觉得文盲妻子配不上自己。

  “我那时候好委屈,不是我忍的话,哪有今天哟!”听到这里,李婆婆接过话,开始声讨桂爷爷曾经的“罪行”:“他那时看不起我,话都不跟我说。有一次,他放假回家,给每人都买了袜子,单单不给我买……”“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你都还记得倒啊?”桂爷爷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打断李婆婆,不准她继续“揭发”。

  虽然有过动摇,但父母去世后,妻子一人独撑家庭,除了喂猪挣钱供自己上大学,还要抚养儿子和自己的妹妹。“她对我们桂家有恩!”强烈的责任感让桂福元放弃了离婚的想法,“那个年代,流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刘少奇的《修养》。我就是在读了这两本书后,坚定了继续这段婚姻的信念。”桂福元说,《修养》里提倡每个人都要有信仰,“我当时的信仰就是这辈子就这样了,无论如何不能抛弃糟糠之妻。”

  “幸好当初坚持没离婚。当年脱离了包办婚姻的人很多,但现在未必有我幸福。”桂福元说,他的婚姻是经过了动荡年代考验的。文革时,当教导主任的桂福元被打为修正主义分子,进行批斗、隔离、劳教。很多人主动与他划清界限,但李玉珍总是不听劝告,偷偷跑来看他,来帮从没做过农活的他做事。

  1972年,把妹妹桂一芝送出嫁后,一直在农村的李玉珍终于进了城,真正跟丈夫生活在一起,这时,她已54岁。为了庆祝,两人还特地去县城的相馆拍了张照片。

  桂福元说,一起生活后,他才注意到,妻子为了自己的家庭长年操劳,身体落下不少毛病,深深的内疚让他对妻子格外关心起来。慢慢地,他发现妻子不仅勤劳善良,还特别善解人意,是个“难得的、传统的好女人”。自从李玉珍进城,桂福元就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但桂福元从没以为妻子在自己心里会有多重要。直到有一次,两人到成都旅游,李玉珍不慎走丢。桂福元找了整整一天也没找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孤独。急得泪流满面的他这时才发现,他对妻子的依赖和爱,有多深。

  重庆婚龄最长夫妻

  “雅室新居心欢畅,身健神爽宜旅行。民富国强家兴旺,福寿双全享太平。”(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前半生是她照顾我,后半生,就让我来弥补她。”因儿子定居主城,去年,桂福元夫妇从云阳迁到巴南区长生桥长胜花园。但因儿子忙于工作,两老人没跟儿子同住。

  每天早上6点,桂福元就早早起床。李婆婆肠道不好,桂福元特地买来豆浆机,每天亲自给老伴磨豆浆、煮鸡蛋。做好早餐,才喊老伴起床。李婆婆喜食清淡软和的东西,为此,桂爷爷每天要单独给老伴做菜。

  “我在学习当家庭主男。”当了多年中学校长,最后从云阳县政协副主席退休的桂福元说,以前老伴身体好,家务自己几乎从不插手,现在老伴年龄大了,身体差了,自己必须担负起责任。

  每天晚上6点半,两人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李婆婆不识字,听力也不好,桂爷爷便经常充当“讲解”。除了看电视,每天桂爷爷还会给老伴读报。如今,说起国家大事和桂爷爷喜欢看的女排比赛,李婆婆总是头头是道。

  不过,李婆婆最喜欢看的还是《西游记》。每次寒、暑假,电视台都会放《西游记》,李婆婆铁定准时守着电视。每到那时,桂爷爷就主动揽下所有家务,做完再陪着李婆婆一起看,“现在起码看了三四十遍了!”桂爷爷悄悄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早不想看了,但老伴喜欢没办法,“很多人问我们70年这么长的婚姻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必须互相迁就和忍让,这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

  市老龄委工作人员称,虽然未作过正式统计,但据他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还没发现比70年婚龄更长久的夫妻。吉尼斯世界纪录显示,美国101岁的亚当斯夫妇以80年婚龄创下世界之最——对此,桂福元老人说,他要照顾好老伴,挑战世界纪录。(张一叶 罗川 王进)

【编辑:朱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