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陷名存实亡境地 环保"小箱子"命运多舛(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垃圾分类陷名存实亡境地 环保"小箱子"命运多舛(2)
2009年04月16日 11:31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分扔混运等于白忙

  近日,生命时报联合新浪网健康频道进行的调查显示,在3435名被访者中,89.4%的受访者所在的住宅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系统,但仅有38.6%的家庭给垃圾分了类。

  不过,在更多人看来,垃圾分类工作难进行,固然有市民的观念问题,但真正的阻力却并不在这里。

  董先生是北京城北一大型社区的居民,在他家楼下的两个垃圾桶上,分别写有“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字样儿。一向热心环保的董先生也十分在意,尽量将家中的垃圾按提示分别放入不同的桶中。

  但有一天,董先生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每天早上来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却将两个桶中的垃圾一古脑儿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董先生十分不解:“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工人装车时却把它们又混在一起,这跟不分类有什么区别呢?”

  采访中,很多市民也表示,尽管对垃圾分类收集有所了解,也很愿意配合这项工作,但困扰他们的问题是:到底垃圾该如何分类。

  仅以北京为例,对于垃圾分类就可谓五花八门。在董先生居住的小区中,垃圾被划分成“可回收”和“厨余垃圾”两类;而在一些公共场所,垃圾又被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或“有害垃圾”……

  董先生扬着手中的一个装食品的塑料袋说:“其实我到现在都一直没弄明白,这个塑料袋到底该归入哪一类呢?”

  广州市环卫局环卫处处长鲍伦军在对当地媒体谈到分类垃圾箱“退出江湖”的原因时就表示,除了宣传不足外,后续工作跟不上也是一大问题。

  他解释说,如果要实现真正分类,就要在投放分类之后,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而到了处理环节,广州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废旧电池处理的专项设备,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检中心。因此,分了类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广州市仅仅依靠“拾荒者”进行垃圾分拣分类。据估计,目前每天大约有1000吨~2000吨的有用垃圾被分拣出来循环再利用。

  对此,专家指出,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才是导致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所以,尽管很多城市有了垃圾分类箱,却也只是方便了街头拣垃圾的,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

  再难行也要行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相关专家也一再指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肯定会成为今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这也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中的垃圾处理问题需要从政府角度整体加以考虑。垃圾分类处理,不仅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引导。”

  广州市环卫局在暂停投放分类垃圾箱时明确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垃圾分类工作不再进行,暂停只是为了寻找到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式。“尽快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系统和严明的制度,才是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倡导的垃圾分类收集才能真正体现其在环保方面的价值。”广州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而北京也表示,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全程减量和资源再利用体系,而该体系首先将给分类垃圾桶进行“裁员”。

  据悉,“裁员”后的垃圾分类将按照“大类粗分、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不同区域产废特点,采取不同的垃圾分类方法。今年开始,居住区设置的垃圾桶将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单位设置的垃圾桶将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而公共场所垃圾桶只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裁员”后的分类垃圾桶将更具指导性,也将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再难行也要行。”采访中,更多人士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尽管垃圾分类目前“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但即使只有“宣传意义”也并非浪费,“如果放弃垃圾分类,就等于给了人们一个很强的信号:垃圾分类并不可行,那么我们以前的努力就真的白费了。反过来,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等到有了资金、有了设备、可以在源头上实施垃圾分类时,一切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吗?!”(赵晓展)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