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遇难双胞胎姐妹骨灰被雕塑成“生命之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地震遇难双胞胎姐妹骨灰被雕塑成“生命之花”(2)
2009年06月02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

  舒勇来到灾区,最初是打算在灾区完成一件艺术品。这是他在欧洲办个展的时候突然触发的灵感,那天是5月13日,大地震发生的次日,他在瑞士的少女峰看到了一朵奇异的、白色的花。于是,他想到用地震逝者的骨灰雕塑一朵花——这个想法的确有些惊世骇俗。

  舒勇此前就是一个不断制造争议的艺术家。比如他在1998年创作了人体行为艺术《地球在流血》,适时迎合了当时环境与人的主题。一举成名,那年他24岁。舒勇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不止一次以艺术的名义干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2008年,他组织上万人唱国歌,成为电台明星。

  真的到了灾区,舒勇却觉得艺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还活着。那种世界末日的感觉,把艺术家的一切灵感都彻底摧垮了。没人在乎舒勇的那点想法,在灾区的那两天,舒勇比任何时候都绝望。

  更何况,征集骨灰来再造一件艺术品,舒勇觉得自己在灾区搞这个就像是在犯罪。

  有时候现实的力量比艺术灵感更震撼。比如舒勇看到的一对夫妻,地震后什么都没拿,就拿了一张结婚照,他们说别的不重要,就这个最重要。舒勇是一个内心柔软、情感细腻的人,面对灾难,他常常像一个敏感的女性一般难以自持。

  那顿晚饭间,舒勇把自己最初的打算说出来,只是当做酒后郁闷的排遣。意外的是,几位失去孩子的家长竟然很理解。有一位当场就表态,可以让艺术家把自己孩子的骨灰拿走。

  赵德琴当时没说话,可她当晚回去后就睡不着了。

  她的想法很简单,女儿已经都走了,与其每天跟政府闹着要墓地安葬,不如就交给艺术家,塑出一朵生命之花,让她们重生。

  如果孩子们成了艺术品,人们也就永远不会忘记她们了,也不会忘记她这个受灾“最”重的母亲。女儿们还可以跟着艺术家去“学画”,甚至去国外。

  她想征求一下姐妹俩的意见,但是那一天,她没有梦见她们。

  第二天,她给舒勇打电话说,决定捐女儿们的骨灰,前提是艺术家只雕塑这对姊妹花,不掺杂其他孩子的骨灰。

  三

  姐妹俩是对双胞胎,一个叫琦琦,一个叫佳佳。大地震发生时,她们的年龄定格在16岁。

  都江堰市聚源镇,人口只有13000。关于这对双胞胎和她们的母亲,几乎无人不知,姐妹俩长得漂亮,母亲一个人把她们带大,据说姐妹俩的父亲在上海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赵德琴的生活不容易,在镇子上卖过水果,开过火锅店和麻将馆。

  镇上关于赵德琴的传说还有许多,其中一些符合实情:这个女人命不好。1991年与前夫离了婚,然后一个人出去打工,遇到人贩子,被拐到浙江,卖给了一个老实人。赵德琴也没跑,索性就嫁了。他们生下这对双胞胎。

  双胞胎10个月的时候,镇子上的人们看见赵德琴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自此住下,就再也没走。

  孩子们的父亲在镇上人眼中很神秘,即使死了老丈人,也没见回来。过年那几天他倒是在镇上,但很少出门。

  听孩子母亲说,那男人脑子不好使。在这个家庭,他更像是一个符号。

  不着边际的传闻就更多了,有人说赵德琴爱打扮,讲吃穿,没事还爱喝咖啡。两口子关系不好,本来就是被拐去的,没有结婚证。

  但至少有一点是让人们羡慕的:赵德琴把两个孩子教育得很乖。

  两个很乖的孩子都走了,琦琦是12日晚上找到的,找到的时候头已经耷拉了;佳佳是第二天早上找到的,当时身上还有余温。

  等到在上海打工的裘樟荣赶回来,孩子们已被火化。裘樟荣为此不断埋怨,赵德琴只能无奈地解释,当时死的孩子太多,能单独给他们的双胞胎烧一炉都算是照顾了。

  那天晚上见了艺术家,赵德琴想起了另一件事。她记得自己的父亲健在时,女儿们问外公,要是他将来死了怎么办,老人说,死了就把器官捐了。

  当时大家还笑,人这么老了,还想这么有意义的事情。如今,女儿们死了,转眼就是一捧灰,连捐献器官的想法都不能有,不如捐了骨灰,也算有点意义。

  赵德琴和舒勇很快达成了协议,6月24日,她特意选了个好日子,让艺术家带走了孩子们骨灰的一半,为她们雕塑一朵生命之花。赵德琴当晚很激动:“让叔叔把你们带走,你们会重生。”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