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谁人不是“贾君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新京报:谁人不是“贾君鹏”?
2009年07月19日 09:3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一家之言

  从7月16日开始,百度“贴吧”中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以接近爆炸的方式迅速蹿红,难以计数的网友苦苦追寻:“贾君鹏”到底是谁?

  每个人身边都不可能有一个贾君鹏,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喊自己回家吃饭的妈妈。当妈妈唤儿吃饭的声音,响起在网络虚拟空间时,整个网络里都产生激烈的回响,它神奇的多米诺效应,每个跟帖者都被母亲唤儿的声音击倒。这则看似无厘头的帖子,因之而成为一道人文风景。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恋母情结,那就是“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妈妈喊你”与“回家吃饭”,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无可替代的话语魔力。还记得没有网络的乡村时代吗?初夏傍晚之时,孩子们在池塘边草地上疯玩,炊烟升起在每家每户的屋顶,饭香弥漫在隐隐暮霭之中,一句贾君鹏李君鹏张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会让多少孩子从游戏场中转身,回家吃饭去。无数次从游戏场中恋恋不舍的转身,回到家中吃上母亲为自己亲手做好的饭菜,成为中国人心灵中最神圣的一部分。

  你妈妈让你回家吃饭,为什么还得要别人传话?

  因为你离妈妈已是太远,妈妈的声音无法直接传到你的耳边。正是这种间接传播,使母亲的声音与形象在模糊中亲切,却也遥远。如果说妈妈唤儿回家吃饭,是中华儿女心中的情结,既想让儿女走远,又想让儿女回家或近在身边,则是中华母亲的心理悖论。母亲在家中为孩子所做的努力,是让儿女离开自己,或到远方求学,或到远方工作,似乎,生活与学业离母亲越远就越成功;如果从小到大都与母亲在一起,就似乎没出息。

  于是,李春波“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我在这里还挺好的,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的吟唱,激动了无数人的心;陈红“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又让多少游子泪满襟衫。甚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人们还发现胡锦涛主席的一幅剪纸《回娘家》:一个陕北男人扎着羊头巾,推着小独轮车,车上坐着如花的小媳妇,回娘家!是的,每个中国人在情感与心理上,三十年来都一直在寻找回归(回家)的理由与路径。

  发展与走出去是硬道理,对国家对家庭都是这样;回家吃饭、回家看看、回娘家却是软道理,因为它使人心灵变得柔软。为了发展,我们走得太快,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因此,就像印地安人说的那样,我们也需要停下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灵魂。我们不能离家太远,不能连母亲的声音都听不到。我们需要回归生活、回归常识、回归家园,回归心灵。无论你怎样贪玩,无论你对各种游戏规则如何沉迷,总有一种声音让你泪流满面,那就是妈妈在喊你回家吃饭!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时空,这里没有“妈妈”,没有管你的人、爱你的人在那里,但在突然的某一天,网络上传来了妈妈唤儿吃饭的声音。于是,它的穿透力如此巨大,直指每个人的内心,让它变得温暖、温馨。原来,母亲一直活在每个人的心灵中,越是回到生活、回到常识、回到家园、回到心灵,就会离母亲越近,就越能听到母亲唤儿的声音。

  “贾君鹏”,你听见没有?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呢!快回家吧!

  □吴祚来(学者)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