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休法院院长代理官司"赢的多" 边喝饮料边辩护(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退休法院院长代理官司"赢的多" 边喝饮料边辩护(2)
2009年07月29日 08: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退休法院院长持曾任职法院公函,去公安机关调取询问笔录

  无独有偶。在乌审旗政协工作的在职干部周子杰最近也遭遇了一场官司,他被人诉至乌审旗人民法院,原告是道布庆和给老岱夫妻俩。

  让周子杰担心的是,道布庆是脑日布的亲弟弟。

  据周子杰回忆,道布庆和周子杰的父亲周登富是老同事、老朋友。2001年的一天,道布庆找到周登富,称自己也上了年纪,老婆腿脚不方便,没有劳动能力,准备将自家的草场承包给别人。道布庆让周登富帮忙打听找个承包人。

  最终,周子杰的父亲以33万元的价格承包了道布庆家的草场。承包期为25年,从 2002年4月30日到2027年4月30日止。

  周子杰说,由于草场合同承包期较长,周登富和道布庆也都上了年纪。当时考虑为防止儿孙对这个事情有争议,双方都要求在合同上有自己的儿女代表签字。因此,周子杰和道布庆的儿子那顺均在合同上签了字。

  周子杰在遭遇官司的同时,还被人以“砍伐树木毁坏林草”等为由举报。随后,他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

  中国青年社记者在当地暗访得知,脑日布曾手持乌审旗人民法院开具的公函,直接到当地林业派出所调取公安机关询问周子杰的笔录。

  据当地一名接近此案的人士透露,脑日布是想从公安机关拿到对周子杰不利的证据,但公安机关对周子杰的笔录以及现场调查显示,周子杰并没有砍伐树木毁坏林草。

  “你当过院长,确实在里面影响我们调解案子”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当地调查还发现,事实上,脑日布从乌审旗人民法院退休后不久,就开始代理原任职法院审理的案件。

  1998年4月,乌审旗人民法院作出的一份民事调解书(1998乌民72号)显示,原告东吉的委托代理人:脑日布,男,62岁,法院退休。当年的被告——28岁的蒙古族小伙子敖其尔呼雅格图和他的父母向记者证实,脑日布当年确定代理过这起案件,他们全家最后不得不接受法院的调解。

  作为一名退休的法院院长,脑日布长期在自己曾任职的法院代理官司,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7月20日上午,乌审旗人民法院分管立案和基层法庭的副院长何轲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何轲说,近年来,乌审旗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发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数量不断上升。乌审旗法院在随后提供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该院全年共受理案件1107件,其中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就有145件。2009年1月~7月的最新统计显示,全院共受理案件1215件,其中承包经营权纠纷就达135件。

  何轲表示,草场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是当地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草场升值,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造成不断的矛盾纠纷;二是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由于转让出租手续不齐全,造成农牧民对合同反悔,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三是国家政策的变化。过去牧区收牧业税,许多牧民把草场转包出去。现在国家免除了税收,还增加了粮食补贴。一些人反悔要求解除合同。

  何轲证实,脑日布确实是从乌审旗人民法院退休的老院长,退休已10多年。脑日布代理案件时,不是法律工作者,也不是律师,而是以“亲属的名义”过来的,需要当地派出所和公安机关开来的亲属关系证明。“他的案子,大部分是调解一下,看在老院长的面子上,调解调解。”

  何轲还证实,脑日布目前在办理他亲弟弟的一个案子。“我还和他说,老院长,你不要来了。你当过院长,确实在里面影响我们调解案子。”

  “但不是说老院长来了,我们就给他面子。”何轲称。

  当记者提到《法官法》的有关规定时,何轲开始在办公室里到处找《法官法》的条文,并声称,如果《法官法》有这样的规定,“我们可能要限制,审判人员要严格回避”。

  “如果《法官法》有明确规定的话,那么他(脑日布)以亲属的名义也不能代理了。”何轲最后又强调。

  7月20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采访,遭到拒绝。在等了近两个小时,并出示新闻记者证和单位介绍信后,记者向该院值班领导陈兰副院长提出,要就在当地调查采访中发现的乌审旗人民法院退休院长脑日布代理案件等相关情况进行反映。陈兰同意并作了记录,并对记者表示,法院有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对记者反映的问题会“非常重视”。

  当记者就脑日布在乌审旗法院代理案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提出咨询时,陈兰说,“咨询我就不给你答复了。现在网络很先进,可以到网上去查找。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网上都有。”

  截至7月28日记者发稿时,中国青年报记者尚未收到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答复。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