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十大最常见电信诈骗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揭秘十大最常见电信诈骗术
2009年08月04日 13:04 来源:华龙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电信诈骗手法大揭底

  电信诈骗骗术层出不穷,尽管屡遭曝光,但却总有中招者。近日,市公安局首次集中揭秘了十大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术。

  骗术一:“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揭秘: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当事主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作案人员即会继续以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接下来,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谎称事主的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骗术二:“我是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揭秘:不法分子冒充税务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购买的汽车、房屋可以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当事主与所谓的“税务局”联系后,不法分子即让事主到银行ATM机上按照提示进行退税转账操作,实则是将事主卡内资金转入不法分子的账户内。

  骗术三:“你儿子在学校门口出了车祸,要动手术,请尽快汇款1万元。”

  揭秘:一是犯罪分子采取电话盲打的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属、朋友,以“在外出事,要求汇款”等借口骗取钱财。二是通过受害人在网上填写的“同学录”、“求职信息”或其他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个人及家庭信息,以公安办案需要、维修电话等名义诱使对方关机,然后以“在外出车祸”等事由诈骗对方的家人或朋友。三是通过各种公开信息,获取单位电话及领导信息,通过号码任意显示技术,冒充上级单位领导,骗取下级单位钱财。

  骗术四:“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

  揭秘:犯罪分子利用市民的投机心理,声称以能够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以收取“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会员费”等名义,骗取市民的大量钱财。

  骗术五:“顾客您好!你已经在XXX超市透支消费XXX元,垂询电话XXX。”

  揭秘:犯罪分子以银行或商场名义群发消费短信,一旦受害人与之联系后,几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冒充银行或商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银行信用卡专职人员,哄骗受害人向指定账号汇款。

  骗术六:“恭喜您获得XX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一等奖,公司电话XXX。”

  揭秘:犯罪分子以短信、网络、刮刮卡、电话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请对方领取大奖,借机诱其汇“邮费”、“税款”到指定的银行卡,收到钱后便杳无音讯。

  骗术七:“本公司现销售全新桑塔纳3000型小车,均以1万元处理。”

  揭秘: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网络,谎称销售走私汽车、窃听电话等违禁商品或廉价商品,并采用号码任意显示技术,骗取受害人钱财。

  骗术八:“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可办。电话XXX。”

  揭秘: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者报纸、网站发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你与之联系,他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求你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企业验资款”在账户上,证明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钱转走了。

  骗术九:“你的银行账户需要更新,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入银行网站操作。”

  揭秘:诈骗者伪装成银行或其他合法机构,发出数以百万计的诱骗邮件,而其链接的标题就是一个诈骗网站。他们通过仿冒银行网页,利用粗心用户在假网站上输入的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金融机密信息,非常迅速地从用户的真账户里转走所有存款。

  骗术十:“您的朋友13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拨打9XXXX收听”。

  揭秘:电话吸费诈骗是新型的诈骗形式,犯罪嫌疑人通过境外运营商注册一个特殊的服务号码,如声讯电话号码,使用工具拨打事主电话接通后自动挂断,如事主回电话,电话将被直接转到特殊声讯号码上,强行吸收事主话费,一次少则数十元,多则几百元。

  电信诈骗成公害 多方联动除害忙 

  你遇到过电信诈骗吗?

  这几天,记者在重庆街头随机调查了150个人,得到的肯定回答竟然达到90%以上!

  究竟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都骗了谁?如何打击电信诈骗?为此,记者专访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副总队长陈迅。

  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受骗上当波及面广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互联网等,发布、传播虚假信息诈骗钱财的犯罪活动。近两年,电信诈骗犯罪从沿海迅速蔓延到内陆城市,而且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升级。”陈迅说。 

  据介绍,重庆市早些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多数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购物中奖”、“提供低息贷款”等虚假信息,诈骗贪图小利的群众。到2008年,警方发现,不法分子不再设置蝇头小利的圈套,而是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开始假冒国家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更容易被不法分子蒙蔽。

  据统计,电信诈骗受害人为不特定人群,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企业老板,也有公务员、学校老师等。侵害对象以女性居多,其中大部分为年龄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而受骗者中还有不少高学历者,他们大多长期在校园或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工作,较少与社会接触,特别是对国家机关非常信任,“这让他们在接到冒充电信、公安等部门打来的诈骗电话时,更容易上当。”陈迅说。 

  犯罪团伙分层操作 隐蔽强导致破案难

  在街头采访中,有人提出疑问:把骗子的电话、账户提供给警方,警方能根据号码迅速破案吗?

  “其实这远远不像善良的人们想像得这么简单。”陈迅解释说,电信诈骗没有犯罪现场和痕迹物证等线索,是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这就使得电信诈骗的侦破工作比较繁琐,也加大了打击难度。

  他介绍,从查获的案件看,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运作,分工很细,有的专门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账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同时,骗子们还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提现,两三百万元几分钟内就可取走。

  “因此,不法分子留下的电话和账户,不过是他们为了逃避打击制造的一个假象。”陈迅说,这些手机号码都是无记名的,显示的座机号码大部分是网络虚拟电话,还有一些任意显号软件可以显示出虚假的电话号码,有时甚至可以显示出银行、公安局的电话,实际上都是假的。而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钱买的他人的账号。

  “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公安机关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专案组,按照相关法律手续找银行、找电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非常繁琐。”陈迅称。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