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司机原生态调查:“乘客不理解最难过”(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公交车司机原生态调查:“乘客不理解最难过”(2)
2009年08月04日 14:4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临时食堂的地面黑乎乎而且沾满油污。何俊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乘客不理解最难过”

  时间:13时41分

  地点:行车途中

  车开动了,开始上路,老陈娴熟地转动着方向盘,庞大的车体向左拐进了车道。一路上,老陈时而左手滑动着方向盘,右手握着变速杆,时而双手飞快地转动着方向盘。发车没多久,老陈背后早已湿透———多少人孩童时代都向往的司机梦,现实并不如想象。

  行车中,老陈忽然对记者讲起了他被乘客打的经历,有一次,一位青年投了5块进箱,接着要司机找钱,因为公司规定司机不能收取乘客现金,也不能让乘客堵在车门收钱充数,结果那位青年要不到钱,打了老陈一顿。“哎,乘客不理解最难过。”老陈叹息道。

  途中靠站,老陈跟记者谈到了自己的儿子,一脸的自豪,他儿子今年刚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校毕业,分配到了军区歌舞团,“前一阵子刚放假,说好要回,但是没买到火车票,飞机又太贵,没回成。”老陈说着,脸上流露出怜爱和理解的表情———他不仅是一位司机,也是一位慈父。

  乘客都上来了,老陈麻利地按了下关门按钮,踩动油门,车又启动了。晌午,司机头顶的固定风扇,送来的却是阵阵热浪,吹出一阵阵的烦闷和困乏,老陈不时张开嘴巴,打个哈欠,他实在太困了。

  对乘客来说,坐公交车只是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方式,而对陈师傅来说,这却是他10个小时里工作的全部。

  “急性子”还是“慢性子”?

  时间:14时18分

  地点:终点站签到处

  终点站到了,老陈拿着一个册子下了车,走进了某工作站柜台前。一位女调度员接过表单,填了一些数据,交还了老陈。“迟了早了这上面都会有记录的。”老陈指着表单说,接着递过来。记者发现,原来是《单车运行记录表》,上面记录着发车时间、到站时间等,公司规定的正点限时30分,但是,在陈师傅行车的前10趟车次中,大多是36分钟、39分钟等,仅有三趟在30分钟范围内,就是说70%的车次是慢点。

  “慢点意味着什么?”记者问。

  “大多数都慢点的,定个时间怕司机开太慢,一趟车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比如说,下班前的最后一趟车最少要50分钟,跑得快,提前回来的话,这趟就不算工资,算是白跑了。”

  返回的车上,记者又看了看记录表,这趟车发车时间13时40分,到站时间14时18分,用时38分,超时8分———路上这么多路口,堵车加上红绿灯,难免误时———终于明白为什么公交车司机容易成为“急性子”了。

  观察

  在公交车队的办公室里有一块布告栏,最上方是“今日谁违章”的字眼,下方则贴满了A4纸的通知。

  司机犯规通知:

  未停靠站、开车打手机、起动急加油门是司机最常犯的。“为什么有些司机未停靠站?”“赌气捣蛋呗,还有懒惰的。”

  内部通知:

  媒体曝光负面报道的,取消当年季度考核奖;参加罢工、罢驶的人员,取消当年季度考核奖。

  《2009年度季度奖考核发放办法》:

  坚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考核发放、鼓励先进”的原则,接着是复杂的考核条例。“不知道考核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工资跟出车趟数、当天进账挂钩,没拿过什么考核奖。”一名司机这样表示。

  后记

  采访中,记者还联系了老陈的爱人张姨,从她口中得知老陈这几天一直在带病上班,因为没人换班一直捱着,晚上12点多下班回来才去医院打退烧针,晚上2点多才睡,第二天12点又要赶往车站上班。“他身体不好,得了痔疮,还有胃病、骨质增生。”张姨很是担心老陈,晚上都会等他回来吃完夜宵,然后再一起睡觉。尽管如此,她对丈夫的工作还是表示理解,结婚10多年来,两人都没一起过生日和结婚纪念日,挤在40平方的屋子里,但彼此都没有怨言,用她的话说就是“同甘共苦”。说起对老陈的印象,张阿姨直夸“脾气好、老实,没骂过儿子,没吵过架,比较忍耐”。张阿姨还提到,儿子刚出来工作,也劝父亲不要太操劳,做司机太辛苦了。

  见报前的一天,张姨忽然打电话过来,“到时我爱人丢了工作怎么办,怕啊。”为打消张姨的忧虑,笔者答应她爱人不出现全名,但是张阿姨还是不放心,“他就这份工作,丢了就不知干什么了,还是别见报了,你没说公交公司坏话吧?”经过记者再三保证,她才放下心里的石头,答应见报。

  昨日中午,记者再次拜访老陈的时候,他说今天开始公交公司有了新规定,今后司机最多从早上8点上班到晚上8点,怕司机出事。接着老陈还问记者看新闻没,说昨天深圳一位司机,从早上5点上班到晚上10点多,连续20小时驾驶后,忽然脑溢血送院,现在家属要跟公交公司打官司。(策划江强 撰文实习生张永辛)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